观点:个人以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进行统筹治理,而做好这些细碎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和“政策支撑”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建成“美丽乡村”,具体分析如下:
1、发挥村民主体作用:(1)发挥好基层村居委会党组织作用,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2)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3)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2、强化政策支持:(1)充分利用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渠道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3)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党校开过课,写过论文、调研报告。对,我的观点是:抓好以下六个环节是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这一活动能够坚持不懈开展下去,并且能凸显出地域特色,应当继续用心用力的地方。
一、认识:站在建设美丽中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两个方面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不但自身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还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方面要增强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他们对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逐步改变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革除陋习,树立新风。
二、规划:市县镇村都要因地制宜做出规划,构建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首先要对已经出台的规划进行完善,顺着一个总体的思路,一任接一任接着干下去。同时要将规划向镇街、村居延伸。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具体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既要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一体化推进,又要突出特色,体现差异性。要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对当地有特色的山体、树木、河道、汪塘,千方百计留下来。
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示范活动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建立起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贯彻落实“改路、改电、改校、改水、改房、改暖、改厕”七改任务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抓好乡村绿色生产。
四、统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共同协调发展。
五、保障:加强领导,多元投入,督导考核, 兑现奖惩。
六、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新路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