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大城市差不多就是那十强,北上广深,加上天津,加上西南两强,中部武汉,东部南京,杭州,异议应该不大。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分为两档,前四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没什么异议,关键就是五到十名,所以,我个人标准就是今后谁能够更接近于一线城市水平,谁绝对更靠前。包括今后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现在这个阶段五到十名城市去谈论达到达不到一线城市的标准,我觉得几乎都是瞎扯淡,为什么呢?首先,国家一线城市为什么能成为一线城市,国家一线城市必须在全国有稀缺性,说白了,就是在一个重要系统性领域必须要有唯一性,举个例子,北京全国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全国金融经济中心,深圳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国商业贸易中心,你从广州与全球第三世界国家商业贸易的发达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其他城市要想成为一线城市,或者在新一线城市能否走到前面,必须要有重大的社会变革或者机遇,或者具备全国某项独一性的职能分工的领域,否则都是瞎歪歪。
建国以来,深圳绝对是真正算的上逆袭的一线城市,地理位置不错,中国华南,珠三角区域,再加上离香港金融中心很近,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一举成为中国的硅谷,成了国家科学创新的中心,吸引人才都很好。从一个渔村直接逆袭成了一线城市,从深圳房价就能看出来深圳的价值,深圳的房价投资是全国跑赢货币通胀的几个城市之一。
第二个除了深圳,曾经向一线城市发起冲击也最接近的是天津,2009年—2012年,天津曾经和广州为了争一线城市打得火热,但最后结果还是广州略胜一筹。因为天津当初打造全国的工业制造业中心,因为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核心,平原占比巨大,有港口,地理位置也相当好。另外说一下,珠三制造业也很强,但珠三主要是针对于应用产品制造,也就是这对于具体的老百姓的工业产品和科技创新的量产化很强(PS:国际上实验室创新最强的是美国,但如果把创新转化成量产和应用的最强的是中国,制造业发达,而中国最强的是珠三角了)。但是,作为普通人感觉天津的工业制造业不如珠三角出名,原因是因为天津制造业主要是针对的企业而不是个人,天津大型商用客机,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精密仪器,超级计算机等等,天津的工业制品,不是直接针对老白姓容易被忽视,但跟各种企业关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上游产品,但是,天津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如果行业人和领导层都知道天津的城市地位。因为这些大型工业,天津有条件的,珠三角平原地确实比不了天津的土地,这是优势。全国来看,大型设备的产能,工业制造业能和天津对比的只有华东的苏州,所以这两个城市GDP都很高,但是苏州位置长三角,综合战略意义不如天津,综合实力有南京和上海的分流,有短板,这点天津还是优势大。
现在很多城市发展快了就说自己快一线了,很强了,都是第五城了,我觉得不是说你城市发展了,你增速快了几年就能算是一线城市了,这些只是基础,除了这些必须要有前面所提的全国的唯一性,也就是城市功能稀缺性,不要说什么网红什么的,不是光靠抖音刷刷,搞几个大型活动,规划几个新区,盖几个几百米的大高楼就是一线城市了,还差的远了
回到2010年前后天津为什么敢站出来争一下?因为那几年天津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条件,有国家级新区,再加上人口和经济增速都处在全国前几名,GDP常年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人均GDP超过了深圳,所以这样高速发展了几年有了点底气,但即便这样天津那时候还是要喊出口号想要打造的是全国的工业制造业中心,也就是打造全国城市职能的稀缺性,所以,这些标准达不到,一线对于所有的非一线城市都只是梦想。所以,虽然天津这几年转型也好,增速慢了也罢,我认为天津还是具备走在那些城市前面的原因,你要全方面来看,城市还是要有不可替代性的东西,才更能有说服力。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杭州,苏州,武汉
为什么地级市苏州能进去,原因很简单,实力。排十大重要城市,苏州排不进去,但凭实力说话,苏州当仁不让。按照2019的数据,工业总量第一,规上工业总量第二,工业增加值第三,GDP第六,财政收入第五,进出口总量第四,出口总量第三,港口吞吐量第六,用电量第二,上市公司数量第五,上市公司市值第七,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第五,中国500强民企数量第二,申请专利数第四,科研经费投入第四,两高企业数量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七,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第九,金融增加值第六,旅游收入第七,土地交易量第六,医疗机构床位数第十,执业医生人数第五,开通地铁里程数第十三,铁路客运量第十一,人均GDP第三,人均收入第四,人均预期寿命第二,人均个税第六,人均床位数第六,人均医生数第五。苏州实力上的短板是高教跟航空,在校大学生人数第二十八,航空客运量没有。其他基本上都很强。所以综合实力能进前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