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那年,我虚岁十一,离家住校,第一个星期,周六回家,怎么都有些想家的,周日返校的时候,妈妈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面条,那味道,至今难忘。
妈妈先和面,饬面,面饬好了,开始擀,一张薄面皮,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自己家园里的西红柿,炒出汁水,加汤,开锅后,放入面条,快熟的时候,搅碎鸡蛋,倒入其中,本来不怎么热爱吃饭的我,那天吃了两大碗,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要流口水的感觉。
还有妈妈做的土豆炖芸豆,如果赶上爸爸买回来猪板油,炼出猪油,剩下肉渣,就着炼油的锅炖芸豆土豆,快熟的时候放入油渣,如果再奢侈一点,就是赶上家里没有主食了,妈妈会提前发好面,在芸豆土豆上擀一张面饼,菜熟了,饭也熟了。家里的大蒜砸成蒜泥,加入油渣、鲜花椒一块砸,香香的芸豆土豆、面饼再加上蒜泥,真是一顿难得的美味。
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做饭或者奶奶,我要说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外公做的炒萝卜丝,并不是这道菜最好吃,也不是他做的最好,实际小时候吃的其他的菜比这好吃很多,唯独这道萝卜丝让我记忆深刻。
记得小时候有春天的时候没有菜,家里每天都是炒自己种的萝卜。外婆每天都会把很多萝卜拔回来炒切好大的小长条。有的晒干了炖肉吃,有的腌制成萝卜干儿。有的做泡菜,剩下的新鲜的就拿来炒菜吃。最好吃的,当然是用来炖肉炖排骨了,可是平常炖肉吃不到,只有过年杀猪的时候才有的吃。
那个时候放学回家天天吃炒萝卜吃的都要吐了一点油水都没有。记得有一天周末大伙都不在家去他们的外婆家吃好的了,那天外公卖了鹅蛋换了一些钱,外公说今天要给我做好吃的。外公亲自下厨,把萝卜丝切得很细很细,然后切些猪肉炒出来一盘子非常的香,平常吃腻了萝卜的我那天吃了一大盘呢!真是出奇的好吃!不是夸张的有感情色彩,是真的很好吃。
从那以后我居然爱上了做饭,我明白了不同的人用同样的食材加不同的东西可以做出各种美味佳肴!现在给家人做饭觉得是很幸福的事情,感谢外公外婆!
,我便开始搜索我的记忆深处,搜索我遇到过的无数道美食,就像是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轮番上演,过了一遍,发现我最喜欢吃的菜还是油焖大虾。
我是那么喜欢吃大虾,以至于无论是何种做法,我都乐于尝试,也喜欢品尝。无论是清蒸的、油焖的、炸的、烤的,我都非常喜欢。因为从小有个便利条件,我的老家盛产海鲜,所以一系列海鲜,如琵琶虾、大虾、海米、虾皮、虾酱……一应俱全,我从小就被海鲜所包围裹挟,就喜欢海边的味道。
海鲜味道鲜美,而且老人都会说,“多吃海鲜的孩子聪明。”所以,我就更喜欢吃海鲜了。而大虾红彤彤的,尤其是我妈妈做的油焖大虾,色、香、味俱全,不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而且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至今回味无穷。外观颜色娇艳欲滴,味道鲜香扑鼻,口感柔滑沁人,而且小时候的大虾都是纯天然的海养,没有如今黑心商贩的添加剂或是避孕药催熟之类的。所以,每当海鲜下来时,我就有了口福,可以尽情享受这股家乡的美好。之所以让人无比留恋,可能也是沾染了淡淡的乡愁,让人无法抹去浓浓的记忆吧。
“小时候”这个词似乎随时都能打开话匣子,关于童年有太多太多的回忆。要说记忆最深的一道菜是什么,我似乎没有太多感触,农村嘛,无非就是萝卜白菜,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要说是吃的,那首先就是手擀面,我喜欢爷爷奶奶做的手擀面。
上小学那会儿,几乎每天中午都能吃到,爷爷和面擀面,奶奶炒菜炝汤,最后再完美的一结合,欧了!
俗话说得好,软面饺子硬面汤(面条:俗称面汤),因此水要尽量加的少点。水加好了,爷爷用力揉合,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然后用湿布盖上饧个十几分钟,面团就变得光滑滋润了。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揉一揉,擀面杖来回滚动面团,因为面团比较硬,所以每次擀面爷爷额头上都会有一层细细的汗珠密布,我站在旁边就负责擦汗了。只见面团由厚变薄,由小到大,魔术般地成为大小形同中等锅盖且厚度均匀的薄面片,再折叠起来匀刀切开,就那么一抖,细细长长的面条就完工了。我最爱吃的是丝瓜面汤,奶奶做的最拿手的也是这个,只见她把丝瓜打皮收拾干净,均匀切片,炝锅一滑就好了,然后把菜浇到煮好的面条上,这样就可以上桌了。
我怀念的其实不仅仅是面条,那时中午吃饭,标配就是单田芳的评书。现如今,听到单田芳的声音,我就觉得那是丝瓜面的声音。爷爷喜欢听评书,还喜欢喝酒,每每午饭就会倒上一两白酒,然后打开收音机,调好电台,等待单田芳开场,声音一出,嗞溜——嘬上一口白酒,再配上几口面条,用爷爷的话说:简直神仙一样的生活。我则坐在一旁犹如享用饕餮大餐一样,配着这评书这酒香,捧着大海碗呼噜噜的吃着面条,一碗都不够。
如今,我也学会了做手擀面,可是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道。但是,我依然还会做给我的孩子吃,他应该会有他自己的记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