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称得上是当时的工业大国,其军事武装力量极其强大,两国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展开历史上最残酷的苦战,苏德战争中坦克战的作用堪称中流砥柱,德军一张技术先进率先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虎式重型坦克。但是,拥有虎式坦克的德军却最终败给了苏联。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坦克以制作精良闻名,在设计和武器装备上数一数二,连苏联这个一心强兵的国家都难以企及。但正是由于制作过于精良,导致在产量上完全达不到工业需求,并且在后期维护上也为维修人员加大了不少难度,花费相当大的时间,这对于当时德军以大纵深长途突袭的坦克穿插战术是非常不利。
德国在当时为了应对苏联T-34坦克,直接跳过了30多吨的中型坦克研发虎式重型坦克,这种坦克虽然在性能上远超其他坦克,但需要复杂的传动系统来供其运转,所以产率极低,二战时期也最多不过生产了1600多辆,加上豹式坦克的3000辆,在数量上远远少于苏联的T-34系列的10万多辆。
就算一辆虎式或豹式一对一能打得过T-34,但人家几个打你一个,就算再强也不是苏联的对手。因此在数量上的极大优势使得德国败给了苏联。
两国对于坦克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苏联走的是性能一般但产量大的设计思路,而德国则走的是量小但性能极强的设计思路。总的来说T-34完全就是为了战争而制造的一款工业品,在驾驶程度上也远远比不上虎式的传动系统,但人家就是人多,你也实在拿别人没办法。
我想可以从二战德军装甲兵指挥官的作战心得来解答。他们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对德军的各型坦克的战斗力有着最为真实的认识。
首先我们看来德军后期的装甲兵天才曼陀菲尔将军的看法。他指挥过德军最精锐的装甲师,取得了傲人的战绩。而他对于坦克性能的看法是坦克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这是他从他的作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教训。
坦克速度快就能迅速的变化位置,就能躲避敌人致命的炮火打击。机动性的作用并不亚于火炮和装甲。所以曼陀菲尔最喜欢的是豹式坦克,这种坦克机动灵活,唯一的缺点是太高了,不利于隐蔽。而对于虎式坦克,德军将之称为“大篷车”,虽然虎式坦克在发起进攻突破敌军防线时非常有效,但是速度实在太慢了,在幅员辽阔的苏联,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在地域较小的法国,虎式坦克的作用才有较大的发挥。
而曾经担任非洲装甲军团司令的装甲兵上将托马将军在谈到坦克的不同型号优劣时,提到在装甲和速度之间选择的话,他选择后者。这是他从实战经验得出的结论,速度才是最令人称心的素质。他认为最理想的坦克团应该由三分之二的速度较快的大型坦克(豹式)和三分之一的速度极快的轻型坦克组成。
可见大部分的德军装甲兵指挥官都更崇尚于坦克的速度而不是厚装甲,相比笨重的虎式他们更喜欢使用机动灵活的豹式坦克。我们不否认虎式坦克那惊人的战绩,可是代价却是德军的装甲部队丧失了强大的远程突击能力和实际作战范围和频率,无法再像战争初期那样以很小的代价取得很大的胜利。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消耗战,让德军本就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殆尽!
对于二战时期德国的虎式坦克战斗力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两极分化,褒贬不一,认为好的就捧上天,认为不好的就贬入地。再加上好莱坞大片对于虎式坦克的过分神化,导致大家一直处于一个迷茫状态,真的那么好么?可是那么好为什么最终败给了苏联呢?小编就试着从自己的认知角度解答一下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哈!
首先、从知名度来讲虎式坦克绝对是二战战场上的人气担当,从1942年服役到1945年德国投降,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存在感十足。以至于能够在战场上击毁虎式坦克的盟军坦克都会被尊称为训虎师,这也说明虎式坦克的战斗力是相当可以的,想要蹭虎式坦克的热点也没那么容易。
第二、虎式坦克从设计上来看并不先进,但是也完全体现了德国军工当时的最高水平,虎式坦克虽然算不上是二战期间最好的坦克,但是他却是最适合德国的坦克,因为就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化水平来看,德国是没有实力和盟军拼数量的,所以大吨位防御性的虎式坦克更能有效的遏制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失血。
第三、在第二点咱们谈到了虎式坦克的吨位,过大的吨位使得虎式坦克的越野性能较差,在东线苏德战场复杂的地形中极易陷入被动,再加上苏联T-34中型坦克数量多,机动性强,而且宽履带设计能使T-34坦克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这些都是虎式坦克所不具备的优势。
下图为T-34坦克
综上所述,虎式坦克作为二战的明星产品,还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但是最终败给苏联小编倒是觉得这个锅不该虎式来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从工业化水平还是国家的资源储备都无法长久支撑希特勒的野心。
试想一下如果德国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也许就可以大面积生产像苏联T-34一样的中型坦克和盟军打消耗,而不是运用虎式坦克的质量去拼盟军的数量了,要知道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