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和林散之都是当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二人说起来还是很有渊源的。二人的书法各具特色,启功先生的书法自成一家,楷书、行书最具特色,草书似乎写的较少,而林散之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的草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文革的原因,书坛也是一片沉寂,当时一家著名的杂志社准备组织一次草书展示,当时这家杂志的编辑韩瀚收到了从南京寄来的一幅作品,因为韩瀚本身是有书法功底的,看了这幅作品之后认为这幅作品很有功底,水平很高,可以代表当时国内的草书水平。但是作为编辑韩瀚只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当时都是外行领导内行,因此这幅作品能不能上杂志还不好说。
于是韩瀚先拿着这幅作品去到启功先生那里,请启功过目,启功先生看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于是韩瀚又拿着这幅作品去到赵朴初那里,请赵朴初过目,赵朴初看了之后也大为赞赏。
这下韩瀚更有底气了,于是又请到郭沫若先生给予点评,郭沫若也认定不错,于是韩瀚最后才让杂志社主管过目,并且附上启功、赵朴初、郭沫若的意见,最后主管无话可说,这幅作品最终刊登到这份重量级杂志之上。这幅作品就是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东方欲晓》,林散之的草书也因此跃入人们的视野中,最后得到当代草圣的大名。
林散之的草书出古而自有新意,特别是他的草书的线条质感非常高,再加上他对墨法的独特理解与运用,使得他的草书独领风骚,称其为书法大家绝对担得起这份声誉。
启功先生的书法属于古代文人书法的绝唱,是文人书法也是学者书法,他的书法有书卷气,这是现代很多书家比不了的。启功先生的成就不仅仅是书法,他在绘画、古文字、古代文学、碑帖鉴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因此如果说书法与林散之先生比较的话,楷书、行书启功先生胜出,而草书方面林散之先生高出一筹。而论一个人的综合成就来说,启功先生要高出林散之先生很多。如果放到历史长河里来看的话,二人都会占据一席之地。
是可以做出明确的解答的,但是提问者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如此。
启功先生的字好不好?肯定的说,好,因为他写出了风格,写出了神采,用林散之先生的话说就是启功的字有书卷气。
大家知道,书法当中,笔法越简单,笔画形态变化越少,组成字之后不显单调、呆板,还能漂亮、有神采,是很难的,如果用单调简单的笔画去进行组合,写出个人风格,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启功先生做到了,他的字笔画很简单,变化很少,只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起笔行笔收笔也没有多余的动作。
笔画简单,学起来自然不会太难,可是如果启功先生不写出来,大家有没有这样安排笔画的能力?因此来说,能不能写好字不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材料,关键看你有没有设计图纸的匠心。
今天许多书法家为了丰富字的内涵,主要在笔画、结体上下功夫,拿笔画来说,从两端的藏露,到中段的提按、颤行,越写越复杂,有时候你如果不看他现场书写,根本不知道他如何起笔,不过这正是人家的得意之处,不听有评论家曰:越难模仿的字说明越见功力。
在结体上,平正一路书风创新上,明确说:楷书风格创新上,今天的书法家很少有人涉足,大家都在行草书里七扭八歪,夸张变形,我这么说不是贬义,不是说变形不好,只是觉得这些人有点取巧,五体字中实在的讲,楷书能形成风格,卓尔不群,十分困难,几千年过去了,我们提到楷书不过那么几家,但是启功先生做到了,启功先生在楷书中形成一体,确立了自家面目,这绝对了不起。
今天这些书法家的作品你说好不好,像沃兴华字,其实也挺好,用笔老道,落笔不俗,就是怎么看都感觉缺少内容,缺少实质性的东西,怎么看都像个空架子,空洞无物。大概是没有把自己融合进去的缘故,只是在玩技术,所以缺少精神,没有气息。多少有点作做。
再说林散之,林散之的字,恬淡,虚寂,没有烟火气,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把他跟启功作比较,综合起来看,林散之技高一筹。
笔法上说,启功的简单,而且古已有之,林散之独创拖泥带水法,书法史上绝无仅有,体现出他的独创性。
线条质感上看,启功的单调,整体看有意境,单独看无感觉。林散之的线条内涵丰富,极耐品味,即使你不认识他写的字,你也会被他的线条的魅力折服。
这是硬件对比,优劣很明显,林散之大获全胜。
风格上,只能说各具面目,各有千秋,打个平手。
意境上看,启功的字儒雅,林散之的字深邃,和尚老道总比文弱书生境界高。
书体的丰富上,启功楷行草皆善,且都处在较高水准,林散之则高标特举,独树一帜,这一点启功的艺术成就更全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