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一线,就是指这些城市目前发展介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未来有望进阶一线城市。榜单中的一线城市依然是北上广深,新一线则有成都、杭州、武汉等15个。入围新一线的城市,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说同样是今年新晋的郑州,是因为高铁交汇,使之在交通通达性指标上大大加分。
从东莞的数据表现看,跻身新一线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资源集聚度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东莞有1064平方公里的商业面积,代表城市基础商业指数的餐饮店和杂货店数量也都在全国前十。如今东莞有了7家优衣库,而4年前它还一家都没有;星巴克门店从2013年的13家增加到31家;喜茶一类的网红奶茶店也早早来到这座曾经夜晚没有生气的城市——这与过去那个有些“土气”的代工厂形象完全不同。
更加直观的变化是,现在,大家说起东莞,脸上再无好奇、神秘和诡异的表情了。
2008年金融危机几乎让东莞这个全球“大车间”一夜清空,被迫推倒重来。没有哪个主政者像东莞政府一样,情真意切、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占城市人口70%的600万外地人,对于东莞是何等重要。外资撤走没关系,留住人就留住了青山。于是,外来工变成了“新莞人”,政府下设“新莞人服务局”,入户、上学、缴社保等权利,一项不能少。企业开始叫苦喊冤了,大家开始保护权利了,政府则有意识地站在了百姓一边。
经过近十年的深耕细作、稳步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智能手机之都、松山湖科技小镇、篮球之乡、音乐剧之都、宜居城市;力道千钧的“净化”,彻底撕掉了灰色标签。这种变化是忍痛也要将结痂、肉瘤连血带脓一起割掉,是内外涅磐重生。
能留住人的东莞,靠什么呢?
城市是人的城市,好城市就是“来了的人不想走”,“没来的人想来”,“生活舒适便利”。
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显示,东莞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仅低于北上广深。人口红利过去了,未来城市竞争是人的竞争,四大一线城市已胖成亚健康,京沪常住人口也开始减少。毫无疑问,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东莞在人、服务、产业上已占得先机。
东莞排名第二位
近年来,东莞外来和户籍人口都保持年均5万左右的增长。2015年,东莞在校小学生数比2008年增加19万,年复合增长4.5%,全国排第四位;2016年,东莞9所中学进入广东最优中学排行榜。夹在广州深圳两个人口吸附能力极强的城市之间,东莞的成绩非常亮眼。
靠什么?不仅仅是松山湖,更是低房价、低生活成本;靠东莞30年制造业大发展留下了强大的物质公共设施;靠32个街镇均衡发展,优质的公共服务。过去,每天都看到,几十辆公司大巴从珠三角各高速驶往松山湖,现在少了,大家都扎根东莞了。
东莞排名第三位
而真正重要的是,在以电子制造业为核心支柱、拥有海量工厂的东莞,已经有了OPPO、vivo这样的手机行业佼佼者,再加上华为的加入,资源聚集与生活多样已经成为了东莞的最大优势,并且不断吸引着年轻人涌入和留下。
年轻一代择业择居的新标准提醒着城市们,为未来留下成长和可塑的空间同样重要。东莞,这个正在变化中的城市,正在为许多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并用更好的生活将他们留了下来。
关于佛山
优质本土公司数量这一指标统计了包含A股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优秀创业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数量。佛山的这个数据排在新一线城市的第10位,超过了郑州、武汉等排名更高的新一线城市。也因此,佛山吸纳了大量工作人口,常住人口数量增长极快。而人口的涌入又给城市带来了人气与活力,也给生活方式多样化、商业增长提供了契机。
佛山是今年最后一个跻身于新一线的城市,它的总排名在过去三年中前进了8位,上升势头迅猛。除了交通枢纽性,佛山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都处于上升通道中。佛山以优质本土公司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氛围指数表现优秀,也因此吸纳了大量工作人口,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的涌入给城市带来了人气与活力,也给生活方式多样化、商业增长提供了契机。
据介绍,今年的榜单中加入了更多“人的选择”。比如在商业资源集聚度的商业核心指数中,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首次引入了商圈到访人次这一指标。同时,百度地图慧眼的新流入常驻人口指数、中国联通大数据智慧足迹的外来工作人口数量与变化等也是他们关注城市对新城市人的吸引的指标。
榜单指出,这也是佛山能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的其中一个原因。除了原本广佛同城化带来的居住人口,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创新产业的进驻,佛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口。从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看,佛山的外来工作人口仅次于苏州,排在全国第八位。这让佛山在考量人才吸引力和城市规模与增长的未来可塑性指标中上升了7个名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