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摄影最大的魅力在哪?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
在艺术史上,自古便有“知白守黑”的说法,水墨画与书法的黑白相用,贯穿在古人的审美观中,即使在彩色、颜料出现之后,黑白艺术仍有其独特的魅力。摄影史与绘画史仿佛有着相似的历程:19世纪首先诞生的是黑白摄影,然而随后产生的彩色摄影并未取代黑白摄影,所独有的魅力,许多大师至今都热衷于用单纯的黑白灰来展现多彩的世界。在各种美术馆、画廊的展览中,黑白摄影一直都是无可取代的主要角色。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眼睛对黑白灰的敏感程度远比对其他色彩的敏感程度高。因为黑白灰具有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特别是黑与白。法国摄影家JeanloupSieff一直只拍摄黑白照片。他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色彩太多的世界里,彩色只是细节,会让人注意照片里太多的小故事。黑白摄影是一种过滤,能突出精髓,让人一眼进入你的氛围、你的主题。”
由于剔除了颜色信息的干扰,黑白影像中仅存在黑白灰三种影调,被摄体的形态、质感、层次、纵深得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加以呈现,让观看者的观察角度更为集中,从而影响到观者的视觉感受。
黑与白是最朴素、最单纯、最强烈、最有生命力的语言。黑与白相辅而成、相互依赖。黑白摄影把一个现实的彩色世界,置换为黑、灰、白的单色影象,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
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在表现画意的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 黑白摄影的魅力在于,从客观世界中剥离出最重要的骨骼,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来重新组合表现,而将多余、无关紧要的东西藏匿起来,使画面更加精简洗练,即把现实抽象化、符号化。
中调作品则介于高调与暗调之间,灰色为主,给人以平和、安宁之感。
暗调作品中由于黑色通常给人以肃穆之感,在视觉上则带有收缩性、压迫性,比较适合营造凝重的氛围。
高调作品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画面最为醒目,最能引发观赏者明快、轻松的生理感受。高调中的黑色,则会由于产生了对比和映衬的关系,显得异常突出而富于跳跃感,往往会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在色彩影像极度丰富的今天,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着许多摄影爱好者。黑白的画面中,被摄体的层次和质感在黑白灰的影调中得以完美呈现,更具有象征意义并富有想象空,也许这正是黑白摄影的最大魅力所在。
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无趣的回答,但愿我的回答足够有趣而严谨。
谢谢点赞,欢迎关注。
黑白摄影,有很多种形式或者载体,其实是各不一样的,我具体谈谈:
1,对于胶片摄影来说,彩色胶片或者彩色照片,保存年限很短。
彩色胶片或者彩色照片,很容易褪色,即便是在非常好的保存环境里面,也是要褪色的,变质的。
2,对于胶片摄影来说,黑白胶片或者黑白照片,保存年限很长。
尤其是严格按照冲洗工艺来的,严格按照保存条件要求来的,这个保存期限真的可以很久的,比彩色要好多了。
3,就收藏市场来说,传统的黑白照片,更有收藏价值,拍卖价格会更高
因此,目前,很多摄影艺术家,也只拍摄黑白照片。
尤其是贵金属的黑白照片,比如说白金照片,拍卖价格或者收藏价格,真的是很可观的了。
然后,彩色照片,基本上没啥收藏价值的了。
4,至于说数码摄影时代的数码黑白照片,这个我再谈谈:
a,数码摄影时代的黑白照片,这个主要还是根据你拍摄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是彩色还是黑白。
b,真的是根据具体的题材和内容,来决定是否转成黑白的了。
c,对于转成黑白,会有更好效果的,当然是推荐转为黑白的了。
d,对于转成黑白没有好效果的,自然是继续保持彩色的了。
e,对于数码摄影来说,转成黑白是太简单太轻松了,你随时都可以拍个黑白看看效果的了,如果好就保留,如果不好,就继续保留彩色。
f,这个没啥好说的了,因为彩色和黑白的转换,太简单太轻松了。
g,当然,对于更多初学者来说,还是推荐经常直接使用黑白模式来取景构图的了,尤其是对于苹果iphone手机来说,你用黑白模式取景构图和拍摄,但是,最后,还是保留了彩色照片的了。这个就很好。
h,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推荐采用RAW+JPEG格式,然后你用黑白模式拍摄,你会得到一张黑白的jpeg和一张彩色的RAW格式,这种非常适合初学者。
因为初学者,往往不知道究竟用什么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