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是他碰到赵构的死穴敏感地!
为何如此说,且细看来一一
设想,若赵构听到了,会作何感想?感想会有很多,但一点,于他而言,岳飞必须死!
因为他在有意无意间卷入到了南宋皇帝家族内部的事情当中,并且由于他仗义直言与自己的任性行为触犯了赵构本人的切身利益,从而使赵构对他产生了很大的猜忌和嫉恨。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送北上,北宋政权灭亡。
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前年11月奉宋钦宗之命出使金国请和,因金国怀疑他不是真的亲王遣返放回,以致在途中发生了靖康之变后,侥幸脱难,成为赵氏直系唯一的留存者。于是,在应天府(今商丘)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后即位为南宋皇帝。
然而南宋初年十分艰难,北有金军压境,南有群盗造反,西有西夏犯边。最重要的是,皇帝手中没有军权。“初制。殿前、侍卫马、步司三衙禁旅,合十余万人。高俅得用,军政懈驰。靖康末,卫士仅三万人。及城破,所存无几。”——清·毕浣《续资治通鉴》
开封城破后,中央禁军已经全军覆没,赵构即位之时,并没有继承禁军。而北宋将亡之际,曾经号召各地组织义勇兵勤王,随着北宋灭亡,这批勤王军和溃散的中央禁军“溃而成盗”,流窜各地,地方土豪也编组成为民间自卫团,当是时,各地各种军事势力纷纷出现。
北宋末年形成的这种无秩序的军事状态,在南宋初期自发竞争、淘汰,最后形成了家军体系。
“今日之兵,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到了绍兴五年(1135年),也就是南宋建国的七年后,诸将分庭抗礼的情况越演越烈,形成了以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等为首诸将在事实上的割据体制。
自南宋建立以来,军权归属问题一直是赵构的心病。除了初期李纲为相时主张割据,其后几位宰执都致力于收兵权的工作,如吕颐浩、赵鼎、张浚等。这几位宰执的收兵权工作侧重点均有不同。
吕颐浩任宰执时实行招安政策,仅绍兴二年(1132年)一年间就新出现39个造反集团,而自吕颐浩招安政策启用后,造反集团数目急剧减少,这些招安的造反集团也成为了中央军队的部分来源。
张浚侧重于整合家军部队,建立行营护军制。先是绍兴六年(1136年)南宋和伪齐在淮南会战,张浚为都督,欲借对外会战而整合张俊、刘光世、杨沂中三军,但由于刘光世的不合作而失败。后有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赴淮西督查,欲借进攻伪齐而整合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又因岳飞坚决反对,刘光世、张俊消极抵制而失败。
“先是,张浚欲征刘豫,会四大将于龟山,问之曰:欲大举以取刘豫,克复中原,如何。刘光世请守,韩世忠请进兵。张俊曰: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浚再三问之,飞坚执不可之说。浚以为玩寇,议不协而罢。至是,浚往视师,以淮西之军新易大帅也。”——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可以看出这时岳飞并不愿被整合而出征,与以往他曾自道的基本信条相悖。
“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元·脱脱《宋史·岳飞传》
结合历史观之,此时不是岳飞不愿攻,只是不愿被朝廷整合。后来也不是高宗不肯打,是不愿放割据势力坐大。
同在绍兴七年(1137年),由于张浚整合家军的力度过猛,造成了郦琼叛变,也导致了张浚的下台,朝廷再次失去对家军的指挥权。
关于秦桧的评价,即使是国内外的宋史专家,也会自承为“十分复杂”,毕竟一个历史当权人物本身就有其多面性,不应将其脸谱化。
秦桧在靖康之变时被金军一同掳走,又在建炎四年(1130年)后释放归宋。归宋后,秦桧挤走原宰相赵鼎而上台的立足之本,就是第一次宋金和议。
金太宗曾将秦桧赐予挞懒,挞懒后为征宋元帅,正是由于秦桧的从中撮合,才达成了第一次宋金和议。此次和议就是割地、赔款、投降,在当时也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唯独宋高宗坚持和议。
“是月朔,宰执入见。桧独留身,奏讲和之说,且曰:臣以为讲和便。上曰:然。桧曰:臣僚之说,各持两端,畏首畏尾,此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陛下英断,独与臣议其事,不许群下干与,事乃可成。不然,无益也。上曰:朕独委卿。桧曰:臣亦恐未便,欲望陛下更思虑三日,容臣别奏。上曰:然。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如初。上意欲和甚坚,桧犹以为未也,曰:臣恐别有未便,欲望陛下更思虑三日,容臣别奏。上曰:然。又三日,桧复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坚确不移,乃出文字,乞决和议,不许群臣干与。鼎繇是卒罢。”——《中兴两朝编年纲目》
如果站在赵构的角度考虑,不难理解其为什么要力排众议,坚持和议。金以数省之力起家,灭北宋一国,现在金占一国之力要灭只有东南数省的南宋,南宋的赢算并不高。更何况,北宋政权建立在后周禁军的基础上,军权由皇帝独断,而南宋军权在割据诸将手上,且诸将“相防如盗贼”,如果赵构知道后世有人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必会引为知己。
1139年,完颜宗弼(金兀术)政变,推翻挞懒及对宋和议,全面出兵攻宋。秦桧遭遇到政治上的最大危机——其立足之本已失。前宰相赵鼎则“才闻边警,喜见颜间”,以为复起时机已到。但秦桧联合盟友王次翁,最后安然渡过了此次危机。后人分析为高宗从感情上已厌恶赵鼎、张浚,并且其对决路线必会使各家军再次活跃起来,不利于收兵权工作的进行。
绍兴十年(1140年),秦桧组织各家军在京西、两淮与金军作战,实行防守路线,多次要求诸将从深入的阵地上撤退,并令“韩世忠屯淮东,刘锜屯淮西,岳飞屯上流,张俊方自建康进兵”,如果不论采取积极进攻路线是否能“直捣黄龙”的成败,此时实行消极防守路线的秦桧,在客观上阻止了家军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帮助宋高宗取得了一些对军队的指挥权。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宗弼率十数万军渡淮水,陷滁州,计划主力过长江攻和州(今马鞍山)。此时赵构、秦桧在恢复了一些对军队的指挥权后,改变了之前的防守路线,开始有组织的进行会战。计划是“敌若犯淮,其势粮必在后,但戒诸将,持重以待之,至粮尽欲归,因其怠而击,则无不胜矣”,简单的说就是以逸待劳,组织会战。朝廷命张俊、杨沂中、刘锜三将统帅除四川驻军以外的全国军马,与金军进行会战。当然各军之间仍有龌龊。
“时朝廷虽命三帅,各军不相节制。然诸军进退,多出于俊。”——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十一年二月丁亥(1141年2月18日),宋金于柘皋镇会战,宋军胜,岳飞并未参战。
柘皋会战金军败后,转而北攻濠州,是为濠州会战。张俊、杨沂中率军救援,却遇伏而败。韩世忠率军赶至濠州,败局已定,且金军欲阻其后路,韩世忠且战且退回师楚州。
赵构希望岳飞前去救援,岳飞以军粮不足为由拒绝。高宗前后共发出十七回亲札,最后不得已恳请岳飞说:“社稷存亡,在卿此举”,岳飞最后行军三十里,闻濠州陷落后驻留舒州、蕲州。历史在这一刻,为岳飞之死埋下了伏笔。
“故张俊与秦桧皆恨之”——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上始有诛飞意”——南宋·王伯庠《王次翁叙记》
两次会战后,趁各家军尚未班师之际,秦桧、王次翁颁布敕令,允许各家军下各将所领部队独立为高宗直辖军队。“诸校喜于自便,莫不欣然受命”,次日高宗下旨封赏家军诸将为枢密使、枢密副使等中央在朝官职,实际上解除了张俊、岳飞、韩世忠的军权。
“始诸将苦斗,积职已为廉车正任,然皆起卒伍,父事大将,常不得举首,或溷其家室。岳师律尤严,将校有犯,大则诛杀,小亦鞭挞痛毒,用能役使,深入如意。命既下,诸校新免所隶,可自结和,人人便宽善。共命报应已略定,三人(世忠、俊、飞)扰扰,未暇问也。稍从容,见桧,始以置衔漏挂兵权为请。桧笑曰:诸君知宣抚制置使乎。此边官尔。诸公今为枢庭官,顾不役属耶。三人者怅怅而退,始悟失兵柄焉。”——南宋·周密《齐东野语》
实际上三大将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地被朝廷收了兵权,是因为秦桧在之前已经策反了为首者张俊。
“时俊与秦桧意合,故力赞议和。且觉朝廷欲罢兵权,即首纳所统兵。上从其请。”——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以让张俊独掌军权诱之,但高宗收兵权已成事实后,秦桧还是把张俊撵下台了,尽显奸相本色。
“初,太师秦桧与俊同主和议,约尽罢诸将,独以兵权归俊,故俊力助其谋。及诸将已罢,而俊居位岁余,无请去之意。桧乃令殿中侍御史江邈论其罪。”——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至此,从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四年来终于完成了收兵权的工作,南宋政权得以名副其实。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因金军前次会战之败和宋军收兵权成功,金改变了其灭宋政策,转而与南宋议和,在高宗、秦桧的支持下,完成了第二次宋金和议。而强烈反对和议的岳飞,则于十月十日被秦桧构陷入大理寺狱,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赐死。
“先是,飞数言和议非计,桧大恶之。飞自楚归,乃令卨论其罪,始有杀飞意矣”——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同为割据三大将,其首张俊也并未被赐死,韩世忠也强烈反对第二次宋金和议也未被赐死。结合历史来看,赵构必置岳飞于死地,还是军队的指挥权问题。岳飞的不服从指挥,险些令南宋政权不保,并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赵构想杀他很久了。
同时,还有一件事情同样让赵构对岳飞心生不满,即:当时赵构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于是,他就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眘(后来的宋孝宗)立为了太子。但金国方面后来为了挑拨离间,就表示要送钦宗之子赵靖回到临安,企图在南宋的皇位继承问题上制造一场风波。
然而,由于岳飞本人对于赵眘的人品和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皇位接班人,因而坚决反对迎接赵靖回到临安。而且,他还将自己的这个主张,特意上呈给了赵构。本来,当时还有一位他的好友——薛弼,出于好心特意对他说,朝廷对武将历来都存有戒心,身为武将者应当循规蹈矩,谨守为臣的职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可岳飞却认为,皇子继承帝位是一件国家大事,并不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他有必要对朝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果不其然,当岳飞对赵构提出了这一建议之后,立刻就让皇帝赵构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威胁。最后,脸色一沉,拂袖而去。
这事,使得赵构逐渐加深了对岳飞的猜疑,并最终亮出了屠刀。
岳飞被害的原因,就是他是主张抗金的,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背道而驰。
岳飞抗金的主要力量,只要岳飞在,高宗求和肯定会极力反对,而高宗的软弱和其父徽宗一样,不敢打也不想打。只想安安稳稳做皇帝,宋徽宗关键时候甩锅给宋钦宗,而宋高宗在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甩锅给宋孝宗,当时宋高宗才56岁,身体还健康,甩锅之后又在德寿宫打了二十五年太极拳。
有人说秦桧不但是奸臣,也是金国的奸细,靖康耻之时被俘虏到贺兰山放羊,和金国达成秘密协议,才被放行到南宋,回了南宋的秦桧没有忘记金国的交待。
还有一说岳飞情商太低,不会明哲保身,在高宗无子嗣的情况下劝说高宗立储,说到高宗的痛处,也触了高宗的龙鳞,所以高宗欲除之而后快。
因此求和的政策上高宗和秦桧沆瀣一气,并且宋朝历来压制武将,高宗授意,秦桧会意,狼狈为奸,在秦桧的罗织下,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一代名将忠臣于风波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