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我依然保持期待。为什么?正是在一次次尝试、试错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就像国产科幻片,电影公司拍了无数不知名的烂片,最后才有了《流浪地球》,观众看了数不清的烂科幻,最后才有了国产科幻元年。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很多产业都绕不过的一条路径,电影产业尤其如此。
我也希望《三体》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来拍,一出手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这样名垂影史的经典,估计刘慈欣本人也希望这样。但是,每个行业、每种产业都有其规则,《三体》的版权现在在国内一家公司手里,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演员,以自己的方式呈现这部作品。作为普通观众,只管等待就好。对于那些表示强烈反对的观众,就请敬而远之。
既然说到《三体》影视化这个话题,就简单梳理一下《三体》之前的影视化尝试,以及它影视化的难点。
一、之前的影视化尝试:最成功的是一部动画片,相当于科普解说了《三体》的内容。
影评网站豆瓣上有关《三体》的条目共有8个,不算那些蹭IP热度的,在这8部中,已经上映的有4部,其中一部动画片达到了9.5的评分。
虽然看的人不多,相对小众,但这部动画片对于观众了解《三体》的主要内容,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三体》实在太经典,只要通过某一种形式把它真实、精确地讲述出来,就已经算是成功了,而这部动画片做到了。
还有一部11分钟的短片,也获得了较高的评分,记得这部短片此前在某款电视节目中播放过,短片的导演用特别极客、特别炫酷的方式呈现了三体人派出的“水滴”到达地球,类似于库布里克《太空漫游 2001》中那几分钟的炫目画面一样的方式。
【《太空漫游 2001》中的酷炫夺目画面】
这部短片的成功,依然得益于:对于《三体》中精彩内容的忠实还原。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三体》影视化项目,就是由张静初、冯绍峰主演的那部电影,这部电影立项拍摄很多年,甚至一度传出剧照,马上要上映的样子,但目前推迟到了2022年。
【张静初出演女主叶文洁】
这部电影2015年3月18日就已经开机,不知道什么原因延迟到了2022年,我更愿意相信:是制片方看到了市面上的一些优秀科幻片项目,不好意思上映,在不断后期拍摄完善中。而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就是国内拥有《三体》剧本版权的影视公司,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不负观众期待。
另外,最近立项的电视剧版《三体》,也是由这家公司牵头制作的,如果能够成功,那将是国产科幻的又一大功臣。影视行业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行业,任何一环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结果的崩盘,我愿意相信他们。
二、《三体》电影、电视剧为什么这么难产?
最重要的原因是:《三体》世界观的庞杂,记得高晓松曾在脱口秀节目里边说过:一般的科幻作品,只要能开一个精彩的脑洞,就已经很牛了,而《三体》中,大刘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脑洞,将读者折服得五体投地(大意是这个)。
精彩脑洞一个接一个的好处是:读者看着解馋、给力,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并被那个世界深深吸引,但精彩脑洞多的坏处就是:很难用影视化的手法表达出来。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通过抽象化思维呈现的,而影视作品需要具象化思维的呈现,光是水滴到达地球,书本中简简单单几句话的事情,呈现在影视作品中,就需要11分钟,而且需要一个团队付出艰辛的努力,《三体》中这么多精彩的脑洞和设定,择其精要呈现出来,那得是多大的工程?
再用《流浪地球》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只不过是截取原著《流浪地球》中的一小部分拍摄出来的,就已经成为了载入中国科幻电影史的鸿篇巨制,让国人扬眉吐气。而这部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据称,光是电脑显示屏就用了几百个,分镜头画了8000多幅,这还不包括大量的实景搭建、后期制作。
总之,世界观太宏大,影视化呈现难度太高,而中国科幻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三体》的影视化呈现才会这么难。
但是,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对这些行业内人士的努力表示尊重,同时期待他们不负众望。
科幻文学: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
确实,这几年在图书市场,其他科幻文学作品也比较受书商们的青睐。
一名出版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科幻文学作品的出版一直有,但都不温不火,品类也不是很多;从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能感觉到此类图书的出版数量确实在慢慢增加。
“再加上《流浪地球》热映,一下子提高了科幻文学的受关注程度,读者阅读的意愿提高了,出版方自然乐得蹭个热度,满足这种需求。”该业内人士分析道。
原本“小众”的科幻文学,似乎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渐渐走进大众视野。
“科幻文学热”,来了吗?
但要说“科幻文学热”来了,这个看法靠谱吗?
“电影《流浪地球》火爆对科幻文学有带动作用。”在提到最近科幻文学的热度时,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表示,电影是大众的,当电影取得突破时一定会反哺科幻文学,带动后者再上巅峰。
“现在大家对科幻文学的关注度确实有所提升,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在科幻作家陈楸帆眼中,要说科幻文学热来了,其实未必:无论是资本投入还是作品出版,受关注的还是拿下过大奖的作家,更多年轻作家们的出版渠道并没有因此增多。
在《三体艺术插画集》序言中,刘慈欣写下这样一句话:“很高兴这次有许多了不起的画家加入画集创作,我希望《三体》这部小说能够成为一条长路的起点。”
或许,这句话也适用于科幻文学的发展。王晋康分析,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有了自立于世界科幻文学之林的实力,遗憾的是作家数量少,作品数量也不足,尤其是像《三体》这样经典性的长篇太少,“仍有待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