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不错,值得提倡!我觉得应该向这样的农村学习,随份子的钱收下了,不过只要了钱却不待客,没毛病啊,值得提倡。
村里比我儿子小一岁的浩宇结婚,浩宇家境在农村还算是可以的,有一个姐姐,父亲是国家矿山退休的工人,退休工资不低,如今又在村矿山做了矿山修路工,一个月能拿五千多,而他的母亲除了种地,还在村化工厂打工。
浩宇是奉子结婚,他大学刚毕业,新娘子是大学同学,毕业才半年多时,刚刚参加工作,住在同一个出租房里的恋人竟然有了爱情结晶,还没立业的他们有些为难,连房子都还没有,现在怀孕有些措手不及,这孩子该要不该要呢?
两人犹豫不决时,细心的浩宇母亲发现了端倪,她是去儿子工作的小城市探望俩孩子的,顺便带了好吃的农产品,那天中午她给俩孩子做了辣子鸡丁,结果儿子女朋友却捂着嘴巴想跑掉的样子,于是她偷偷问了浩宇,知道要当奶奶的浩宇母亲喜的眉眼如花,她当下宣布:这个月回老家办婚礼,孩子必须留下来,房子的事以后再说。
这不,大概十天前,浩宇在老家举行了婚礼,做为邻居,而且我跟浩宇的母亲关系挺不错,在举办婚礼之前把随份子的礼金送去,虽说浩宇妈妈让我们全家参加喜宴,我拒绝了,这事其实我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是三奶奶告诉我:现在村里不提倡办酒席,据说最多只允许摆三桌,咱提前把份子钱随上,告诉喜主不去吃饭了。
于是浩宇本家族的不是亲属的人家,街坊四邻们,都和我一样,把礼金送去了,但直接告诉不参加宴席,这样的话,他们家里那天刚刚擦了三桌酒席,全是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
估计很多村子此时都这样吧?疫情期间不允许大操大办,可以直系亲属最多两三桌人一起简单吃个饭,
我相信题主说的意思应该是今年的农村宴席情况,并不是以前也不代表以后,可能等到疫情结束后,农村大事小情会出现两种状况:
1,借着疫情影响培养出来的习惯会被保留下来,也就是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宴席将被简化。
2,疫情过后,那些收了礼金却未能宴请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于是等到安全了会把宴席补上。
我个人是支持赞成第一种,如果能够不随礼更好,这样的话貌似农民们之间的关系被淡化了,而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交,那种钱财来往的交情,又导致了多少农民因为钱多钱少问题,闹到两个家庭矛盾重重的地步啊。
在农村里大家都知道,平常没事的时候大家都是待在家里,但是作为农民来说,村里或者是亲戚之间有什么诸如红白事了,那么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农村里就那么点地方,没有来往的话真的是不太好看的,所以作为我们农民来说,红白事只要是通知到了,基本上大家都会到,可以说有的时候大家比较忙的话,那么喜事去不了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农村的白事你要是不去的话,就是有点说不过去的,对于这几年我们山东地区也是实行了红白事从简的措施,很多地区也是红白事都是非常简单,但是有的地方也是只收礼不待客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了每个地方也是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就拿我们山东地区来说,几乎是很少有不待客的说法,毕竟有的地方估计待客的方式更为丰富,就比如像云南一些地区的风俗就是喜事的时候来参加婚礼的人一天能吃上4-5顿饭,主要是晚上还有宵夜吃,但是像我们山东这里一天最多也就1-2顿饭,大多数随礼的都是一顿饭,关系比较近的就另当说法了,但是这几年也是我们这里也是开始了简办酒席,但是对于待客方面几乎是没有多大的改动,对于部分地区也是有只收礼不待客的情况出现。
就拿我们老家这里来说吧,有的收礼不待客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我们这里的待客方式是这样的,你去参加婚礼随份子的时候,比如你要是随礼100块钱,那么主家就会返给你30-50不等的代金券,这些代金券可以是鸡蛋券,也可以是超市的购物券,这样也是一种待客的方式,红白事简办来说,也是这几年提倡的,毕竟有的时候大操大办的话,必然会造成浪费,这样简办也是比较倡导的,避免造成多余的浪费。不过从我们这里来看,当地的村民街坊去随礼的话,很少有吃酒席的,毕竟有的时候街坊邻居也是为了以后能好说话,讨个彩头,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山东老家这里街坊邻居随礼的时候还是有几十块的,有的时候并不是不办酒席,而是邻居本身也是不好意思,现在一桌酒席都要3-500块,所以很多人都是自愿不去吃酒席的。
不过对于像农村里一律不办理酒席,只收礼的话,很多让你觉得有的时候酒席简办或者是不待客也是好像违背民风民俗,有的觉得也是不太适应,不过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是避免浪费的前提下,主家省钱的一个方式。但是有的时候像农村里大家还是比较喜欢热闹的,对于只收礼不待客的情况也是要逐步适应,毕竟在农村里大家都是有来往,你有事咋办,我到时候也是这样办,以后大家都随着习惯而来,基本上都是可以慢慢的适应了,凡是都是有个过程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