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大名著”,大家便立刻想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成于明清的小说。但中国明清小说浩如烟海,为什么单单是这四本书为称为”四大名著”,又是由谁提出?
在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其实从明清以来,并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而是有四大奇书的提法,四大名著只是现在大家更加通俗的说法而已。
四大奇书最由“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王世贞提出,但他所讲的四本书却是指《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这四本书并不限于年代、体裁,而仅以其文学地位而言;
后来,冯梦龙也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而他指的则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本书都是明代小说。
到清初,李渔则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书第一种》中提出以下观点,即王世贞的四大奇书中,四本书不是同类著作,不能放在一起,所以更倾向于冯梦龙的提法。经过李渔的肯定,冯梦龙所提”四大奇书”,则开始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所接受。
但此分类中的《金瓶梅》由于有性的描写,被视为诲淫小说,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先后颁布了十余次法令,在全国各地查禁销毁各种淫词小说;而《金瓶梅》及其续书便在其中,别列为禁书。
后来,《红楼梦》于清乾隆年间问世,虽与之类似,也有人认为《红楼梦》是脱胎于《金瓶梅》,但由于《红楼梦》相对问世较晚,并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红楼梦》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这四部著作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以一言以概四大明著,只能是仁者见仁,以笔者看可用歌词概括如下:
《西游记》踏遍坎坷再出发
《水浒传》风风火火闯九州
《三国演义》浪花淘尽英雄
《红楼梦》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两天看到了好几遍,看来缘分不浅,姑且一试!
题主的题目是:分别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那在下就按照题主的顺序来:
《西游记》——没魔就没佛
在下用这句话来评价《西游记》,是因为《西游记》是一本崇尚佛学的小说。师徒五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是宗旨还是求取真经,以达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佛为什么要度?度的是谁?不管是芸芸众生还是各路妖精,甚至是犯错被谪的徒弟们,都是被度的对象,因为他们心中有魔障,只有佛法真谛才能度化他们。
《水浒传》——三千大道殊途同归
这里说的三千大道只是一个泛指,指的是每个人的命运、道路都不相同。有的人是主动犯法,从此沦落为寇;有的是被人陷害,以求保命的;还有的出于好心,但是大意失手的等等,总之各自命运不同的众人,出于无奈,落草为寇。
那么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不管什么途径地来到了山上。以后的出路在哪里?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忧可以说不在好汉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而远虑是少不了的,哪怕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想想。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你想安心地过日子,可以逍遥自在地行走天下,就得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是一个合法的公民。
《三国演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管是曹魏、孙吴还是刘蜀,都是谋士云集,武将成群,在那个乱世时期,哪怕乡野之地,都有高人隐士。这么多的谋士和武将,给我们带来的是精彩纷呈的恢弘场面,尤其是谋士间的隔空对决,不管阴谋还是阳谋,不管妙计还是毒计,都能叫人心生佩服。
那么最终的成功者是谁?答案基本上可以说是司马家。不管是历史还是小说,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此,书名是《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之间的你争我夺,最后却成就了本可以扼杀在摇篮里的司马家。不管你是英雄还是枭雄,只能仰天长叹:时也命也。
《红楼梦》——不是帝王家胜似帝王家
这本有着梦一样名字的书,让人看了也有着梦一样的感觉。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一个头两个大,到看完为止,根本理不清头绪,只知道贾、史、王、薛四大家子人在明在暗地搞合纵连横。
直到后来看了很多的书评后,再回首,才明白了《红楼梦》的伟大。《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世间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本质的悲剧小说。其实表面上是四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实质上倒更像是批判了皇家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体现了皇族之人的无情和冷漠。
(文中图片转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立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