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昼夜交替、产生地方时以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这三个方面,因此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变快或者变慢的幅度非常大,也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发生一些改变,并会引起其他的一些“并发症”。
1、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在《西游记.》第十二集《巧夺莲花洞》里,孙悟空施计变出能装天的“葫芦爷爷”,随着哪咤先后在天空抛开和收起皂天旗,天空一下子就从白天变为黑夜,并有黑夜变为白天,由此从精细鬼、伶俐虫手里骗取了的宝葫芦和宝瓶。
讲这个故事,主要是来解释为何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颗硅酸盐性质的类地行星,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向阳面是白天、背阳面是夜晚(可以拿个手电筒照旋转的篮做实验),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则昼夜交替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如果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很大的话,人类以及动物界的作息时间将被打乱,有的生物或因不适应巨大的变化而逐渐衰弱、死亡。
2、地方时的变化
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还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即从地平线的一端升起、在山的那边降落,尽管转一圈的时间仍然是360°,但转一圈的速度增加或减少了,因此原时区的有关惯例将要重新定义,但这一点对不用手表的动植物没有影响;
3、对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说白了就是离心率,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其离心力肯定也越大,反之则越小。由于地球各纬度地区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地球上高纬度的水就会向低纬度汇集,造成高纬度地区海洋水深降低,从而改变了深海生物的生活环境,反之则是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涌向高纬度,从而改变海陆面积比率,最终有些生物的生存也受到影响。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快或者减慢,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海陆面积比也随之改变,这一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区域气候的变化,也将海陆间生物的生存。如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增大,海洋水汽更难抵达内陆地区,加剧了荒漠化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