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改一改,把晁盖的名字去掉,只问除了宋江,谁最有资格带领梁山好汉。因为,晁盖根本就没有资格带领梁山好汉,他不是梁山真正的寨主。
那么,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初衷是不是招安呢?假如晁盖不死,梁山又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梁山到底是谁要招安
我先说答案:梁山最积极主张招安的人是晁盖,一百单八将却没有一人赞同晁盖招安。此话怎讲?
却说洪太尉打开了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地窖,一股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洪太尉吓得口瞪目呆,罔知所措,便问上清宫住持真人:“放走的是什么妖魔”。
此处,施耐庵写道: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
这段回目结语说的就是梁山好汉要造皇帝的反,一百单八将聚义宛子城、蓼儿洼,谁都不会在宋徽宗朝投降招安。而且,还要让大宋王朝不得安宁。
一百单八将中,肯定不包括晁盖。所以,梁山好汉要造反,晁盖则积极的主张招安。
因为吴用的设计,故意在劫取生辰纲过程中暴露晁盖,留下线索,逼迫晁天王不得不上梁山落草。做了山大王之后,晁盖告诫所有兄弟,自此以后,不得伤害一人。既然不能伤害一人,那就肯定不会造反了,造反就得像宋江那样攻打朝廷州府,斩杀朝廷命官,杀伤朝廷官军。
所以,在“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这回书中,晁盖便借彭玘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晁盖、宋江一同替天行道这倒不假,但在这个大目标之下,宋江是“招纳豪杰”,晁盖却是“专等招安”。梁山上所有的“豪杰”都是宋江招纳的,晁天王手下一个好汉都没有。
晁盖不愿伤害一人,宋江则带领梁山好汉四处出击,最终还追到青州擒获了第一个征讨梁山的朝廷大将,同时,斩杀了宋徽宗的舅子慕容知府。杀高廉、斩贺太守,把战火烧到皇帝卧榻之侧,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既反贪官,又反皇帝,果然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
所以,宋江上梁山的初衷不是为了招安,而是为了造反,前来扰乱大宋乾坤。蔡京曾经给蔡九知府写信说,宋江不就是那个“播乱在山东”的反贼吗?
所以说,晁盖绝不是梁山的真正寨主,若是继续带领梁山好汉,恐怕早就招安了。幸亏宋江及时上山,“架空”了积极招安的晁盖。
晁盖为什么要积极主张招安
先要从武松讲起。做了行者的武松似乎大彻大悟,与此前江湖上的武二郎判若两人。为何?因为武松没有回归本尊时,是道家的星煞,同样是要让一朝皇帝寝食难安的。所以,江湖上的武松便是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魔头。
做了行者,武松回归“优婆塞”本尊,被一只黄狗狂吠之后,便萌生了招安的念头。因而,武松谢绝了宋江的好意,决意上二龙山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武松要去的二龙山是佛门之地,说白了就是去宝珠寺这座被暗示为皇家寺院的去处修行。所以,是“黄狗”唤醒了武松,“黄狗”隐喻的是属狗的宋徽宗,而宝珠寺此前的住持是邓龙,一条浑邓之龙。武松此时已经被“招安”了。
宋江知道武松做了行者,便要去宝珠寺避难,便劝说他等待招安。但是,宋江劝武松招安的目的是“只顾前程万里”,“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而不是向宋徽宗这朝皇帝投降。
自此,佛道两家兄弟分道扬镳,武松去等待招安,宋江则去清风山与宋徽宗的国舅作对。与慕容知府结下了冤仇,才引发了打青州杀国舅的造反故事。
武松入了佛门便要招安,晁盖则是佛教的护法天王,当然也是要招安了。《水浒传》中佛、道两家都主张“替天行道”,但是,“替天行道”的途径却是佛家要招安,道家要造反。
梁山是道家星煞聚义的梁山,哪里能够让晁盖把路带偏了?所以,梁山大小事务都是宋江做主,晁盖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一定要说宋江“架空”晁盖,那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妖魔”。梁山好汉十分尊重晁天王,但绝不会有一个人背叛教门,更不会有一个人赞同晁盖的招安主张。
二龙山的情况也是一样,鲁智深分明是寨主,但实际上他是宝珠寺的住持方丈,二龙山做主的,其实是纯粹的道家妖魔青面兽杨志。
与晁盖不同的是,鲁智深、武松虽是入了佛门。但是,他们从根子上讲,也是道家妖魔出身,最终也将与一百单八将一样,上应天星,而且,要成就佛道两家的正果。
如此,宋江难道不是梁山好汉最好的带头大哥吗?晁盖根本就没有权利指挥梁山好汉。道家星煞可以与之并肩“替天行道”,但绝不会跟随晁盖向宋徽宗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之后,杨志最有资格带领梁山好汉
晁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的一员,因而,他无权决定梁山寨主,宋江才是名副其实的“呼群保义,八寨为头”的寨主,是带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虽然宋江造了宋徽宗的反,但最终还是带着梁山好汉招安了。
《水浒传》中暗示,宋江的投降与朱武行苦肉计投降史进一样,是因为“副贼”被张叔夜擒获,出于义气率全体投降,然后被招安。宋江义气深重,实践了大聚义时的誓言:“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宋江投降招安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呢?书中还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这段故事中,隐伏了宋江将在宋钦宗时期抗金保境的英雄壮举。
《水浒传》中所有的“龙”都是真龙,白龙隐写的是生于庚辰年的宋钦宗。庙,就是庙堂,朝廷的意思。
书中也以两次对曾头市的作战,寓意了晁盖、宋江联手抗击金兵,“保境安民”的故事,梁山最终“佛道合一”,在“替天行道”的共同主张下,殊途同归。
施耐庵写《水浒传》绝对忠于历史真实,在梁山好汉的故事中,隐藏着真实的历史。那么,梁山好汉抗金的故事是不是有历史记载呢?
这里,我讲两条史料来证实施耐庵所言非虚。一则是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这首诗记录了梁山好汉北上攻打幽州,到达大名府时的盛况。前七十回书中,大名府故事的分量非常重,而且,是以大名府梁中书的生辰纲引出了梁山大聚义,开启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之路。
宣和四年(1122年),时任大名府附近元城尉的李若水一定是见到,或者听闻了北宋大军北宋攻打幽州到达大名府时的事,从而,在诗中发表了对朝廷纵容造反,宋江等人洗白身份的不满情绪。李若水在诗中说的事,与历史真实高度一致。
另外一条更重要的历史线索,就是在《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中明确记载的杨志抗金历史。
历史上的杨志是“招安巨寇”,是种师道(老种)、种师中手下的先锋敢死队队长。《水浒传》中,鲁达的经历就是历史真实中杨志的经历。因而,这两个好汉便联手打下了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杨志曾经说过,自己指望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不辱没祖宗。所以,武松也来到二龙山聚义,为好汉武二郎成为抗金英雄伏线。
杨志在梁山是八骠骑兼先锋使,其深远寓意便在于此。因而,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杨志、史进(引出了鲁达)是攻打正北大寨的头领。总攻开始后,鲁智深、武松从正东大寨追击汉奸苏定,在“北地”与杨志、史进会师。恐怕,这也是七十回书之后的一处重大伏线,杨志、武松都实现了自己边上杀敌立功的誓言。
《水浒传》七十回书之后,施耐庵极有可能以“招安巨寇杨志”为历史线索,大写特写梁山好汉抗击金兵,“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故事。
由此可见,宋江若是在抗金之战中遇害,那么,杨志就是梁山好汉最合适的,也是必然的带头大哥。
梁山泊主除了晁盖宋江有资格担任外,其实还有林冲也有资格担任。有五个理由: 一是林冲的资历深。他上梁山的时间比晁盖早,比宋江更早,甚至晁盖的泊主之位都是林冲让给的;二是林冲的武功高。他在几合之内生擒了扈三娘,同样他有能力活捉史文恭,只时宋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林冲是有实力的,就是与卢俊义对战,也未必见输;三是林冲有组织能力。他作为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是无法调度并组织禁军操练的;四是林冲也通文墨。如他写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伤感五律诗还是有功底的,在同类武将中,文方面他是优秀的。一个能写诗的人发个号令,写个调令,写个讨伐文章应该是没问题的;五是林冲能仁义待人。他在被官府发配的途中,就连折磨他并且要他性命的公人都能宽恕,如果他做梁山泊主,其爱护部下将士及百姓就不用说了。因为林冲具有以上五大优点,所以他做梁山泊主是有资格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