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之前,我先说说几个我各个阶段学弟、学妹,还有同学考入国外顶尖大学的案例,以及他们的最后的结果。然后,再全面的解释一下。
首先,讲一个是我高中同校的一个学妹,本科阶段在国内读二本,但是研究生阶段考研进入牛津大学的案例。因为,我以前是在国企长大,小学到高中是厂里面的学校一条龙教学。那个学妹的母亲和我母亲也认识,算是我听过的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她读的学校是属于二本,虽然是二本,但是在国际上这所学校是属于中国的所有院校中,500所被国际承认学历的学校。所以,她在学校的各科成绩的绩点,在国外是受到认可的。这个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她肯定是没有办法申请国外的名校。
其次,她大学是读的文科类的专业,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社会学系。她的专业课读的是很不错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拿到优秀,这一点非常关键。留学申请前,是需要把整个大学期间所有的科目的分数都打印出来列表,然后学院盖章的。普通选修课要粉饰一下还可以,但是专业课学校是讲信誉的,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没有改的机会。
第3个,我认为是最关键的,也是基于此,她才有可能被牛津大学这种名校录取。在中介的指导下,她那个有钱的后爹,帮她在非洲开了一个基金会,捐助当地的妇女儿童。在大学期间她还专门去了两次非洲,也就是相当于给她的基金会走一个过场。这一点非常给她加印象分。而且这个活动是和她所学的社会学系有相关的。
最后,她的英语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考试成绩还是口语水平,确实是可以拿得出手。在制作履历的时候,还用英文演讲的视频,也被发送给了学校。所以,从履历上看她是特别优秀的。因此,她最后被录取一直是她的国内大学,还要帮他搞留学的中介机构的一个经典案例。
总而言之,一所二本院校的学生能够考上世界顶尖大学的研究生,除了认真学习具有一定实力之外,中介的经验,以及非同凡响的财力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选择毕业成功概率的文科类专业,也是她敢于这样投资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本科这个阶段的教育水平还是世界领先的。国内的大学本科生如果说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其实单纯凭借着智商和学习能力,都是足以秒杀国外的同级别的大学本科生的。就连像德国这种优秀的国家,他们国家的很多本科学生,普通的计算都离不开计算器,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除了我的这个学妹以外,还有一个学妹是在211大学读书,读的是外语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是在哈佛读的,去年还在群里面帮他们学校发布招聘亚洲程序员的信息,从那个信息我了解到,国外的程序员工资原来那么高。另外,我在同济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上海本地读电气工程专业的,经常到我们德语专业来蹭课,他后面申请到的也是世界顶尖的慕尼黑大学的研究生。
不过,大学录取和毕业是两码事,我们看到国内很一般的大学本科生,能够申请到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能够顺利的毕业。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够继续升学,得到深造。
最终决定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的是科研成果。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严禁宽出,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要能够毕业也非常的严。所以,博士研究生总是觉得自己是导师的免费打工仔。这点没办法,因为大学要出成果。
国外也是一样的,大学可以相对宽松的把你招进来,但是你能不能够毕业,能不能够继续深造,那必须要达到大学的标准。说的难听一点,国外的大学你给足了钱你都能上,比如某某富豪就给国外的名校捐钱,让他儿子上了大学,对不对?但是赚了你的钱,未必会让你毕业。
以我那个考上牛津的学妹为例,她读的是文科类的专业,毕业相对容易一点。据说她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毕业,毕竟考二本的智商摆在那里。最终,也就是在当地找了个华人的嫁了,没有继续读博,也没有辉煌的人生,也就是做到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来我们系蹭德语课的那个同学18年还找我玩,到我所在的城市来旅游。当时的状态是研究生延迟毕业。现在已经21年了,据说他还没有毕业成功。有在德国读书的网友应该都知道在德国留学研究生甚至有读10年都毕业不了的。
大多数毕业不了的同学会选择知难而退,比如我以前在工作的时候有两个同事。他们也是在德国留学过,但是他们两个的学历是肄业。就是实在毕业不了,放弃了。
因此,到了大学阶段的教育,不管是中国本科的严进宽出,还是欧美的宽进严出,演变到后来的考研和考博之后,都会殊途同归。只有真正适合搞研究、真正高智商的人,才能够在最终的筛选过程中沉淀下来。
所以,中国的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考入国外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手段,有经验,有钱,有足够的外语能力,有足够的专业课学习水平,就算是靠死记硬背,再加上那么一点运气,你都有机会申请到国外名校。进入国外名校,你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吊打很多国外的同学。最终谁是最强者?能不能够有学术成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考大学的方式有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原因,由于人口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以分数线的形式相对简单透明地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即达到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入学,这样可以相对公平、高效地选拔人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具体实践。因为在复杂的社会中,权利、关系、地位不可能不发生主观的影响,因此考试的方法具有更多的客观性。然而,其负面影响就是有一些偏科、奇才、成绩不好的学生迈不过理想深造的门槛,造成遗憾。即便如此,考试的方法依然是目前最适合国情的方法。西方国家大学的录取一般主要看学生的申请、平时成绩,注重对学生的考察,特别是对学生的可塑性尤其重视,当然这不能避免对学生以往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考察。这与国内高考的区别就在于国内看的是学生已有的成绩,国外看的是学生将来的可塑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反过来说,预期通过高考入学国内学校的学生和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的诉求和人生规划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将更多地通过满足社会需求而满足个人需求,国外大学的毕业生更多地通过满足个人需求而满足社会需求。这从在校的状况也可以看出这种差别,国内学校状态多是“严进宽出”,学生在校的学习压力反而没有中学时期那么大,而国外学校多是“宽进严出”,在校的学习压力反而比高中时期大。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国内高考成绩不能达到理想入学的,在国外的学校却有可能有机会的原因了。如果我们那一流大学来进行横向对比,只能说中国的学校入学标准比国外学校单一,这是国情,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将服务于社会,殊途同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