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判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是否超过王羲之,这个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同时也要看这个标准是否被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但基本来说,我认同后世书家只能仰望王羲之的观点,后世对王羲之书法艺术只有传承和风格技法上某一方面的发展,远远谈不到全面的超越。
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书家都不能超过王羲之,这既有不同时期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是不同时期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造成的。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除了因为他对书法艺术开拓性的贡献外,还因为他的书法最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点。在谈及中国书法和谈及王羲之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观点的建立,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我们在审视中国书法,在品评王羲之书法艺术时,必须有一种标准,而这种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观点的建立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是建立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上的,这种美学观点就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在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的德行标准中引申出来的。所谓“中庸”就是不偏向任何极端,走中间路线。而由中庸引申出来的儒家审美标准“中和”的意思就是追求和谐,就是不偏不倚,不激不躁。所以,“中和之美”也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不偏不倚,不激不躁的平和雅正之美。
在中国书法对艺术之美真正开始产生自觉追求的魏晋时期,由儒家思想而引申出来的“中和之美”的美学观点塑造了书法艺术和王羲之的审美观,对中国书法审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中国书法中,衡量一个书家和一幅书法作品时,所用的标准即是看其是否符合“中和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因为最为符合几千年来深受儒家“中庸”思想所影响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所以这种标准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渗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和血脉里,在品评打量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时,这种标准就会自觉显现出来。
而王羲之书法就是中国书法自产生了对艺术之美自觉追求以来,最为符合“中和之美”的书法。王羲之书法中那种“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风格特点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几乎完全一致,所以王羲之书法最受中国人追捧,后世对他推崇备致,以致于王羲之的书法也成为了一种人们用来衡量其它书法的标准。王羲之书法所具有的精华特点也受到了后世的广泛学习和吸取。
王羲之书法的精华特点是什么呢?在近代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看来,王羲之的书法精华用一句话足以概括,这句话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王羲之书法具有的这种精华特点,是受到魏晋时期总体文化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
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的兴起使文人墨客士大夫们的精神世界得到空前解放。在玄学中老庄亲近山水、亲近自然,在“遊”中求“艺”,追求“体道”超然境界等思想的影响下,王羲之的书法呈现出“能尽各字的真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特点。王羲之书法笔法、结字和章法自然平和,既从心所欲不做作,又不偏不倚,不用过激的笔墨来造势吸引人。某种程度上说王羲之书法包涵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内涵并不为过。王羲之书法能千古流传,还因为其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在王羲之书法中不但有“从心所欲”,还有“矩”,王羲之用“矩”将“从心所欲”加以约束,使“从心所欲”不致变成为所欲为。
可以说,魏晋之后的书法无论怎么变法,都是对王羲之书法某一方面的吸取或强化。唐人将王羲之书中“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矩”,发展成“法”。宋人取“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从心”,以从心表达“率意”。元人之“态”,亦来自于王羲之“尽各字的真态”。所以说后世书法皆来自于王羲之等晋人书法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尽各字的真态”。他们各自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的书法潮流,只是他们对魏晋书法取舍吸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所以说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各种追求,所取得的各种成就,都被涵盖在王羲之书法之内,都离不开对王羲之书法的吸收和借鉴。
王羲之书法的那种尽善尽美,是形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之下的。魏晋时期政治的混乱与动荡、玄学的兴起与繁荣、文人墨客士大夫们思想的空前解放、老庄艺术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对王羲之艺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时代背景和文化影响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后世的书家通过学习与模仿,想掌握王羲之书法中的各种手段技法并不难做到,但想要再现出王羲之书法中的那种“韵高千古,不滞于物”的神采气质,想达到王羲之书法中那种空灵玄虚的高妙艺术境界则非常之难。
所以,纵然唐代有各家楷书之鼎盛,宋代有米芾行书之狂放,元代有赵子昂书法之妩媚,但他们都是对王羲之书法某一方面有所学习与发展,在其它方面却又有所缺失。唐楷欠缺王羲之的那份“从心所欲”的潇洒,所以失之自然与灵动。米芾行书因缺少对王羲之法度的传承,而显得姿意妄为,元代赵子昂仅仅吸收了王羲之的唯美,而王羲之的那份刚劲与雄伟,他却只能远远眺望。
我觉得,与其空谈对王羲之书法的超越,不如脚踏实地的学习。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更多的还是要好好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尝试发展,尝试走出一条书法艺术上的新路,尝试创建崭新的风格,不要总是好高鹜远妄谈什么超越。
每个书体风格演变到一定程度上都会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代表人物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而王羲之父子的出现正是证明了这点。他们是顺应书法史的潮流而出现的高手,也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为什么后人怎么努力也超越不了他们父子?因为每一种书风的流行必然受当时社会的文化的民俗的思想的物质的种种各个方面的影响或者是制约!古人每个朝代有不同的变化人们有不同的人生境界,我们今人很难达到那种境界,所以就写不来!即使有人苦苦临摹也只不过勉勉强强得到古人的少许皮毛而已!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达不到与古人同步,所以只能做“无病呻吟”之态了,说实在的,这很不好看的。不仅仅王羲之父子的艺术高度我们达不到,就是后来各朝各代的大书法家们的境界我们仍然望尘莫及!所以,当代书法家们应该努力学习古人,不仅仅在外在形式的皮毛的临摹上,更重要的是心境的修炼!笔墨当随时代,那个时代的巅峰已经过去了,后人只能走攀爬的份儿!我们当努力掌握古人的艺术脉络自然而然的区别古人,创造另一个艺术高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