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殷商以渔猎、采集经济为基础的文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周王朝更有记史叙事的传统。我们现在关于三代之前的历史记载多来自于周王朝的文献,殷墟发掘的商代的文献资料,很多是祭祀用语,对崇拜鬼神或许有用,但是对于研究史实作用不大。所以,我们现在史书中所记载的周人、商人都是黄帝后代,其实更多是采信周人及其分封诸国的记载。
(周人的祖先弃)
我们暂且由着思想驰骋一会儿,看看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商人的祖先是契,契约的“契”,是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商人重视契约的死板迂腐呢?你是不是想到了仁义道德的宋襄公?契的母亲是帝喾的妃子,在一次外出时,吃了一只体型巨大的玄鸟的蛋,因而有了身孕,生下来就是契。
(玄鸟是商人的图腾)
周人的祖先是弃,抛弃的“弃”。弃的母亲也是帝喾的妃子。她在一次外出时看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因为好奇就踩了上去,结果也是有了身孕,生下了孩子,叫做弃。
他们都是帝喾的妃子,可是怀孕的过程都是充满了神话色彩的,这与当时先民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有关。父系氏族的到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商王朝时的妇女地位都要比现在要高,有很多妇女可以参政、获得分封、领兵作战等。在采集、狩猎为主要经济基础的时代下,妇女作为采集生产的主力,对于物资生产有着比狩猎更加稳定的产出,因而成为维系一个群体稳固的核心阶层。
当时的婚姻制度还处于对偶制,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形成的一种一男一女暂时同居在一起的婚姻形态。
对偶婚形成的对偶家庭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男女双方同居前没有贞操观念,同居后也没有相互的独占可以自由离异。
二、男女双方及其子女组成的小家庭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它很不稳定又过于软弱不足以应付生活的艰难,只能依附于某一方面的亲族组成较大的家庭公社,依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
这种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也是妇女地位较为自由平等的一种体现。帝喾的两个妃子都是在“感而有孕”,更多的可能则是不清楚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孩子只认其母,不知其父。
(商人以商立国,好战好酒)
周王朝以稳定产出的农业经济为基础,最终攻灭了以好战的商王朝以后,对于如何稳定社会秩序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课题。周王朝盛行男尊女卑,与其不依赖采集的生产活动有关(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自古皆然),对女子进行限制也始于周王朝。
为了统战需要,周武王还分封了商朝的两个王叔箕子和微子。周武王为了做出姿态,还邀请他们一起交流,咨询他们如何管理庞大的邦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王朝在文王、武王、周公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把农耕文明的周文化以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仪制度等固化起来。
可还是有很多商人遗民和土著野人,怎么处理他们呢?周王朝的办法是分封了宋国来集中管理商人遗民。周公派他的一个弟弟去管理商人时,担心商人奢靡的生活乱人心智,还特地做了一篇《酒诰》来告诫。对商人遗民的处置完毕后,周王室为了说明白自己夺取天下是合法的,又发明了天命观。他们把商人对鬼神的崇拜,改变为“以德配天”的政治逻辑,从而论证商人失德,因而失国。
经过几百年的周文化对宋文化(商文化的延续)的包围、融合,春秋时还经常出现了揶揄宋人的段子。可是,到春秋战国时,商文化终于渐渐式微,慢慢融入了周文化,宋人也成为华夏族的一员。从这时起,作为民族共同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共主联盟的政治需求则被提上日程。不仅商朝、周朝是黄帝的后代,连周围的方国的祖先,都纷纷自称祖上是黄帝,原本是同一家。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样表达,就能获得通向中原霸权的门票,获得诸夏国家的话事权。
(西周分封是农业经济的扩张)
在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历史被创造出来。因为远古的历史太过久远,谁也无法考证。可是一旦认祖归宗,那就等同于认可华夏文化,就要以礼仪行事。所以,中国在那个时候就形成了以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而非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周人与商人都是黄帝的后代,作为一种政治诉求也被传承了下来。
有记载的历史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这些有记载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更不是全面的。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商代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等文献,但这并不能说明商代就没有其他的文字记录介质,比如在丝绸上写字,甚至在竹简和木牍上写字。
从甲骨文的册和典两个字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竹简和木牍,只是因为这些介质不容易保存,导致我们今天无法看到。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看不到商代其他介质的文献,但是周人一定看到的。比如,西伯侯受封的文书,肯定不是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因此,周人文献中所说的,虽然不一定全真,但也不会是全假。
至于关于炎黄的记载,同样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不易保存的文献已经灭失,我们无法看到,能看到的也都是只言片语。越是古老,越是记录少和零散,符合历史规律。
商周都称自己是黄帝的后代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为了证明权力神授。或者说,周武王打败帝辛,灭了殷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弑君谋反篡权,就必须给国人一个正当的理由。于是,就变造一套周人的先祖弃和商人的先祖契是同父异母,都是帝王的血脉,再加上指责殷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加强灭商的正当性,并且便于今后对天下的统治。
附图是甲骨文的册字和典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