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门路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给你讲一段金元四大家之丹溪学派创始人朱丹溪(朱震亨)拜师的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朱丹溪半路出家,自学中医是偶然之间发生的事。朱丹溪3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患病,找到重多医家救治,只见病势加重。却不见病情好转。金元时代的政府机构设有太平合剂局和太平惠民局,就相当于现在的制药厂和药店。老百姓得了病就医,大夫们就根据病患身体症状,参考太平合剂局方,依葫芦画瓢开药方,患者服用多数无效,因为大夫不能做到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所以往往延误病情。朱丹溪的母亲饱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朱丹溪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发誓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病。读书人朱丹溪不得不拿出狠劲来,他无论寒暑无论白昼,都坚持苦读古老医书《黄帝内经》以及《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三年后朱丹溪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
朱丹溪没有忘却过去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走仕途之路的梦想,他拜在当时的理学大家许文懿门下,专门学习程朱理学,在学习期间朱丹溪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老师许文懿看着心灰意冷的朱丹溪,虽然内心充满惋惜,但他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地安慰他。
许文懿是当世大儒,他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再传弟子,他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但许文懿也有难言之隐,他当时病得很重,要靠拄双拐才能勉强行走,后期病情加重就已经瘫痪在床了。许文懿看到朱丹溪的仕途没有希望,就劝朱丹溪弃文从医,他相信朱丹溪的聪明才智,他相信学成之后的朱丹溪,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果不其然,几年以后学成归来的朱丹溪还真的治好了许老师的病,第二年许老师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朱丹溪究竟是跟谁学的医,竟然能治好病重17年之久他老师的顽疾?原来朱丹溪为了增长医术,他遍访天下名医,也确实学到了一些本领,但他扔不满足,他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听说有个出自宫廷,曾经深得金元三大医家真传的老中医,这个老中医就是后来成为朱丹溪老师的罗知悌。朱丹溪风尘仆仆,来到浙江钱塘拜师,据史书记载:“元泰定二年(1325年),朱丹溪登门拜师,历三月,见其诚意,始接纳为徒,尽传其术。朱氏由此得见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王海藏诸书,且得罗氏启迪,遂创丹溪学派。罗氏治病处方,灵活善变,疗效颇佳。推重精神疗法,又注意顾护胃气。”可见,朱丹溪登门拜师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非常坎坷,罗知悌闭门不见不说,守门人也对朱丹溪百般凌辱。朱丹溪拿出犟劲,无论天气如何,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每天早上来到罗知悌门前,毕恭毕敬的一恭到地,耳边是不堪入目的看门人的谩骂,还有腹腔发出的咕咕叫声,朱丹溪离家已经很久了,他所带的盘缠也所剩无几,每天一顿饭只能吃一个窝头。而能否拜罗知悌为师更是未知数,转眼之间朱丹溪到钱塘已经三个月了,他就快坚持不下去了。
这一天饿得眼发昏的朱丹溪,很早就来到罗府门前守候,朦胧之中他仿佛看到罗府的朱红大门突然之间就打开了,朱丹溪看到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伸出双手,碎步向自己跑来,朱丹溪揉搓双眼仿佛做梦一般,他呆呆的看着跑过来的老人,老人紧紧的握住他的双手,激动万分的说道:“我终于等到你了,我的医术终于有人传承了”。就这样朱丹溪正式拜罗知悌为师,开始了一年半的跟师学习,后来朱丹溪一边治病救人,一边著书立说,终于成就了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成为一代名医。
我不赞成分得去拜师不可,只要有文化,有悟性,除了你在大学学习一些常见课程外,就得去深入社会实践,搜集有关民间验方,奇人奇治的传奇故事,以及周易相关五行理论对身体各部位的代码,有其是脉象学,望,闻,问,切,的实践更为重要。再说现在人的素质素养沒有以前那么好了,你说拜师只是为了脸面而以,如果你去拜师,你就会被老师的一些传统教条套住,对你新的进步会受影响,不能实现自我突破发展。就象有人拜书法老师学习书法一样,十年八年别人还是说你学的象谁谁,想跳出这一步那不是一般的难。我赞成不管干什么,学什么,还是有自己的见解最好,只要敢于创新发展,树立自信心,突破自我,沒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