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同学至少有十几年没有回家了,一个是在初中毕业时就去了新疆,暂时称他为阿一,阿一走的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还去和他饯行,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就在 2000年左右回了一次家。我也是通过各种途径知道阿一的一些消息,在铁路部门工作,是做文职,发表数篇文章,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在身边。多亏了现在网络发达,知道他现在在南京工作,他给一位专门写乡村情怀的大佬留言,让他去他年轻时生活的村子去拍照,说十几年没回家十分想念家乡,请大佬去他庄上拍些照片来看。这事让一位同学知道了,把这件事发到同学微信群。我当时都觉得有点好笑,想家就回家看看吧,从南京到老乡开车四个小时路途就到家了,坐高铁也就一个多小时,如果是真的想念,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打个来回。现在想想,阿一有可能怀念的不是现在的家乡,父亲已逝,母亲在身边,结婚生子后最亲的人都在身边,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他怀念的只有对自已在童年少年时生活过乡村的留恋,还有对逝去青春的一种缅怀。也许阿一回到他生活过的村子,村子面貌大变,村民多数不认识,认识的村民都已老去,反而加大了心中的落差,相念不如怀念,大抵如此吧,可叹!
我还有一个同学称他为阿二吧,阿二是在深圳工作,还算踏实实干,从高中毕业起一边工作一边自考本科,后面在深圳结婚生子。阿二不回家的原因让他自己说在家生活很不习惯(毕竟南北气温变化大),曾经回来过一次,在家住了一天,孩子身上起了就起了很多泡,第二天就去县城住宾馆去了。要说回家老婆孩子说什老么都不回来了,他也就不回来了。阿二这种人在农村就是很受鄙视的那种人,属于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那种,父母亲都岁数大了,每年春节在家受几天罪又怎么了,白眼狼一个不提也罢,可气!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位,我称他为阿三,阿三一直在外面打工,但就是什么都干不长,又没有专业技能,没成家也没有什么钱。有人见过他,见他头发已经半秃,生活状态很不好,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看看,阿三说混的不好,无脸回家。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类,没有本事就踏踏实实的生活,日子还是要自己过的,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在社会流动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可悲!
无论怎么说,农村出去的人,你的根就在农村,在外面生活的好也罢坏也罢,如果连根都没有了,内心都不会太充实,在外的游子,有空有家看看吧!
在农村地区有很大部分年轻人出社会的第一站都是外出打工的,我当初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至于为什么有的几年都不回一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工资低、存款少
一般年轻人刚外出打工的都是学历不高、也没有一定专业的技术或特殊技能。所以工资水平也不会很高,而年轻人花钱的水平也不低。像当初我外出打工的时候工资水平刚好和生活开支成正比,也就是我们现在人们所说的“月光族”,所以一年下来要想有一定的存款也是很难的。
二、回家的成本问题
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的“人情文化”如果回家的话,必定会让你真正来一次“花钱如流水”。记得2012年的时候我由于几年没有回家了,所以我决定带全家回一次老家,当然回家了就必须看望长辈和亲戚们,所以就准备了好多的礼品送“七大姑、八大姨”,光这一部分开支就花去了差不多五千多元,而给奶奶、外婆等老一点的长辈不仅送礼还一人二百元的现金,到开始回打工地的时候全部开支已花去了差不多二万元,当然这对一些收入较高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普通打工仔来说这可能是一二年的存款了!
三、人言可畏
在农村都有这一说法,你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家了肯定是挣到钱了吧?当果我回老家的时候我有一亲戚就为我算过一笔帐:“你一个月二千元,一年下来你也有两万多元,五年没回家你肯定也有十多万了?”当时我只回了一句“我不用生活开支啊?”结果他说:“生活开支要多少啊?像我们在家里一个月也就几百元就够了。”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生活的开支肯定比外地少些,特别是常年生活在农村当地的老年人就更少了,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你在外地与他们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回老家说没有钱,他们可能还真的不相信。
四、为了事业的发展年轻人不想回家
年轻人嘛!刚刚出社会正处在拼事业或者说是事业上升期,如果有事没事往家里跑于公于私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何况年轻人外出打工学习一般家里压力较小些,因为家里有长辈帮自己支撑,所以说“有条件的时候能拼就拼吧!不要等到父母都不能动了才想着去拼事业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