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农村放鞭炮为何要选择在凌晨十二点?有何讲究?其实就是取其辞旧迎新之意,意为迎新祥瑞,驱除不详之意。
大年三十,又叫除夕,为什么叫除夕呢?这个和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相传有一只叫″夕”怪兽,专门在大晚上出来糟蹋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糟蹋完之后,还要将女孩子吃掉。由于怪兽异常凶猛、凶残,当地老百姓虽对其恨之入骨,却也奈何不了他。
有一个叫七郎的猎人,身经百战,箭法非凡,就连喂养的猎狗也是天不怕,地不怕,遇到阎王敢打架的主。七郎见″夕″为祸乡邻,再这样下去,自己连老婆都没得娶了,于是想设法除掉夕,于是带着他的猎犬,开始寻找″夕”的下落。
七郎翻山越岭,逢水过河,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有将″夕”找到。原来“夕″有个特点,白天不出来的,只有晚上才出来为祸乡邻。到半夜三更又不见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夕”在哪。
当七郎知道这一特点后,这天刚好是腊月三十。于是七郎来到一个热闹的小镇,大家都在准备过年,七郎认为小镇人多,漂亮的女孩子也多,说不定″夕”今晚会来这里。
于是七郎与镇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商议,天黑后,大家要提高警惕,尽量找一些敲的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旦出现情况,立马敲打东西,因″夕″有怕响声的弱点。果不其然,这天晚上真的闯进了镇孑上的一户人家被发现,其家人立马敲响了盆盆罐罐,″夕”受惊到处乱窜,结果全镇都响起了敲打声,更有的将竹节放入火中,依靠其产生的具大爆炸声来吓走″夕”。
七郎终于逮住了机会,放出猎狗与其缠斗,自己找准机会开弓射箭,一箭就把这个为害一方的祸害″夕”除掉了,而时间刚好是十二点钟。自此以后,大家都把大年三十称为“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鞭炮,来纪念七郎为大家作的贡献,所以就有″除夕”一说。
你说的要到十二点放鞭炮,是初一迎新年的鞭炮。这里有更分两年的意思,但更有百姓娱乐后,顺势放了迎新年的鞭炮然后休息。年夜饭吃好,给长辈辞岁之后,就去结伴娱乐了。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娱乐,放烟花,玩灯笼,女同志多数看春晚,男同志大部分聚集在一起四五人一桌玩排类游戏,这也算是一个传统文化了,忙了一年,聚在一起热闹一下,当然仅仅限于怡情。
一般的玩到12点,就要准备洗洗睡了,所以索性把迎新年的爆竹放了,然后安心睡觉。而且过年期间特别奇怪,纵然外面爆竹声不断,但很少有娴爆竹声吵人的,大家都还睡的很香。
这样除夕夜算过完了,初一新年也迎来了。
关于年的事,有很多传说。
老一辈人好说,年在很远的年代,是个野兽,比较凶狠,每年在农历腊月出没,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是对农历新年的带来不快活;后来人们发现那个叫年的怪兽,害怕响声,因此人们就用声音去驱赶它,它就不在来骚扰人民了,人们聚集在一起,一是驱赶怪兽,二是交流团圆,后来,人民为了记住这件事,就设立了现在所谓的过年,图个团圆吉利;后来火药发明之后,就改用鞭炮了。
为何大年三十放鞭炮?一是传承那个驱赶年的形式,二是预告新年到来,万事如意。
这种大年三十放鞭炮的传统,其实是反应出人们对美好来年的希望,和对先前事件的记录。故说中华文明是圆满的,美好的,不仅传承历史,重视现在,更运筹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