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农村实现了小康生活水平,农民生活压力还是那么大”?是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认为的拔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是全球第二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定位。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事求是地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定位:我国经济发展,人均经济总量,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还是落后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仍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相比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足以支撑全民的高福利。况且,就是发达国家的所谓高福利待遇,也是惠及少数人的利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够落下。这样,经济的人均纯收入,在人数的占比中,我国的人数多,人均纯收入就很低了。
在发展中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决定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
我们仅仅是刚刚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奠定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为全面奔小康创造了坚实的后盾。
奔小康就是创业,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在扶贫攻坚中,如果没有压力,我们能够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吗?扶贫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已经证明了等,靠,要是不能够摆脱贫困的。扶贫先扶志,就是要有志向,有奋斗目标。
如果没有生活压力,就只能够维持在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水平。这当然不是人们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所谓的小康生活。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进入小康生活水平,如何人都有生活压力。而农民的地域限制,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农业产值,不如工业,科技产值高,收入自然会低一些。
高收益,高风险;低收入,低风险。农民的收入低,风险也比较低。虽然同样存在生活的压力,但是,压力也相对小一些。最简单的,就是不怕被老板炒鱿鱼,随时都有失业的风险。
生活不是风平浪静的。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没有压力,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没有动力的生活,离生活的终结就不远了!
题主问到点上了,这也是当前三农的主要矛盾所在。
虽然社会经济实现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是平均来看的,而在平均线以下的群体则是在农村。
首先,是农民收入问题。
虽然相比过去收入是高了,但当前物价也翻了n倍,远超过农民的收入增长。再加上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种地收益越来越低,现在农民主要收入的提高并不是靠农业,而是外出务工的收入。但外出务工城市的生活成本又远高于农村,所以生活压力仍很大。
第二,是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化并没有打破,农民在社保、医疗方面虽然现在也有上缴,但整体保障及报销比例与城市差距还很大。而作为生活的一种保障,医疗及养老都与民生息息相关。
第三,异地居住问题。
很多农民去城市打工,而妻儿老小则留守在农村,或者是县城。但由于这些地方缺少产业,其收入并不能负担一家的开销,所以农民还是要去更大的城市务工,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留守。长期来看,家庭的陪伴对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但因为要去挣钱,所以很多人只好把这部分关系牺牲了。
第四,长远收入的忧虑。
短期来看,很多农民去城市务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但长期来看,他们所从事的大都是普通的职位,替代性很高。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没有一技之长而身体体力在下降的同时,岗位竞争力就会加大。所以,长期来看,收入并不稳定。
所以,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对于农民来说,生活压力还是很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