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袁绍灭了曹操,那最后统一三国的就是袁绍。
纵观中国历史,成王败寇,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借曹操的嘴给袁绍做了评价:
“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不过我们客观的去分析袁绍这个人,也不是那么的不济。很可惜输掉了官渡之战,但是就是这个官渡之战,让后人对他评价相当的低,一方面是成王败寇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谁让你在这么巨大的优势之下,居然还失败了。
其实袁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公元189年,董卓霍乱洛阳,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要废汉少帝立汉献帝,问满朝的文武,同意不同意?这个桥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董卓抽出宝剑说,天下大事,今天是在我不在你,难道说你怀疑我的宝剑不够锋利吗?袁绍回怼说,难道你以为天下的宝剑只有你一个人锋利吗?说完,把自己的宝剑往胸口一横,走了。在当时那个环境,能够有这个胆量站出来反对董卓的,我相信一定不是胆小之辈。
公元191年袁绍和北方的一个军阀攻城战之间爆发了界桥之战。要知道公孙赞是常年于草原骑兵作战的,并且自己还有一只叫做白马义从的骑兵队,专门抗击匈奴的。赵云就是这只骑兵队的一员,所以他又被称为叫做白马将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孙赞的军队实力不容小觑。而袁绍这边主要是以步兵和弓兵为主,对战公孙瓒的骑兵,一点都不占便宜。而袁绍却打赢了。
在官渡之战以前,袁绍也是身经百战,大大小小的战役,基本上也没怎么输过。而就是这一场官渡之战输了就被扣上一个好谋而无断的帽子,真的是太委屈他了。
还有袁绍家族是四世三公,背景深厚,让人不禁觉得都是依靠家庭背景的富二代,不过袁绍其实是他老爹袁逢跟丫鬟生的,地位很低,他的弟弟袁术是正房所生,所以袁术也曾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什么意思?就是你们这群小人,你们不跟我,还要跟我家的家奴吗?你看,在那个时代家庭观念,正房太太生的长子和小丫鬟生的,那之间就是主人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所以袁绍后来的地位真的是他自己奋斗得来的,而真不是一个官二代的遗产。
所以如果圆上打败了曹操,那他是有实力统一天下的。并且最后统一三国的司马家族也是和袁绍一样的士人阶层,他们在当时也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所以不管魏蜀吴最终谁统一三国,政权都会旁落到一个士人集团的手中。
在三国的历史中官渡之战还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的袁绍可谓是如日中天,手中拥有大量的兵马和粮草,而当时的曹操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和袁绍比起来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说说如果当时袁绍听了手下谋士田丰的建议,是否可以取的官渡之战的胜利呢?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争,曹操也在那场战争中得到了发展,可以说曹操是在官渡之战后才一跃成为当时三国里最强大的一方诸侯,天下诸侯闻之丧胆,不敢与之发生交战。当时这场战争中,袁绍运用了超过曹操四五倍的兵力,但真正投入到这场战斗当中的人马,去不到一半。当时在这场战争当中,曹操投入的兵马也并没有原先规划的人马多。但曹操最终以少取胜大败袁绍。
但至少战争的关键胜利,还在于曹操得到袁绍手中的一名智囊团谋士。曹操得到许攸以后,这场战事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当时没有许攸的帮助,曹操想要在这场战争当中取胜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他得不到偷袭袁绍的机会。更不会想到会去夜间烧袁绍粮草的方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就在于这一个地方,如果当时袁绍能够听取手下谋士的建议,也不会让自己的谋士们离他而去,更不可能在这场战争当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官渡大战发动前夕,袁绍手下的谋士曾经就力劝袁绍不要这样和曹操展开交战。其中他的顶级谋士田丰就像袁绍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其中最有名的方案就是让袁绍采取连环战术。让曹操无法能够得知自己的主力在何方。然后以围点打援的方式将曹操军队打散,后逐步击破。在当时来看他完全是有能力得到这个胜利的但是袁绍去没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忽略了田丰的存在,也导致了这个很好的方案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就夭折了。真是让人们为袁绍感到惋惜。
如果按照田丰所说的这些方案的话,袁绍想打败曹操完全还是有可能的,也是有机会的,至少不至于让自己会输。因为曹操不知道袁绍的主力部队在哪里,所以曹操也不敢去尝试,也没有办法能够将主力部队消灭。袁绍当时帐下还有一谋士许尤。如果他不背叛袁绍曹操也没有机会大败袁绍的。如果袁绍都听取了谋士的建议那估计历史就不一样了而且自己能够在北方生根发展。还可以阻碍曹操的发展,并且让曹操对自己俯首称臣都是有可能的。从这里来看,田丰的这个计划还是非常完美。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了,过去了就无法挽回,至于田丰也是让人感到很惋惜的一个人才,如果袁绍听取了他的建议战争是会发生变化,但是笔者认为袁绍在他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呢,也是会失败的,由于他的性格原因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后面的战争当中,它也是无法支撑在最后的。
各位看官我说的有没有理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