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许多人说话刻薄,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网上虽不是法外之地,却由于隔着一根网线,许多人卸掉了平日里戴着的面具,在这里,他们尽情地发挥自我,将自己在生活里的不公,积累的戾气都发泄了出来。
只不过,有的人过了红线,结果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有的人,他虽在网络中,也注意一个度,表现出来就是虽不违法,却十分刻薄。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网络的环境不太好。
就比如头条上,有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歪曲事实,或者明明知道自己所说的不对,却非要那么说,气得你想要反驳,又觉得上了对方的当。人家就是故意引你去骂,你骂得越高兴,人家的流量越高。遇到这样的人,你会有好心情吗?
心情不好,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尖酸刻薄。
其次,一些人的语言虽说刻薄,却是事实。
就比如娱乐圈里,今天X与Y结婚了,明天Z与L又离婚了,为什么好多人官宣结婚的时候,大家不祝福他们,而是不看好他们呢?
这也跟娱乐界的风气有关,当年文章与马伊俐结婚的时候,大家祝福他们,哪知道几年后发生了文章出轨事件,本来以为马伊俐原谅了文章,二人会继续走下去,哪知道没过多久,二人就官宣分手。且行且珍惜,也成了笑话。
而杨幂与刘凯威,黄晓明与杨颖,在娱乐圈有着太多的例子了,许多我们以为是金童玉女组合,会幸福一百年的人,结果没过多久打了我们的脸。
久而久之,我们不相信爱情了,尤其不相信娱乐圈的爱情,他们的结合,也只是利益的结合而已,岂能长久。
就比如说最近大S的婚变,大S是一个强势的人,在综艺节目中,她与汪小菲的相处中,就可以发现问题。吃个虾都要汪小菲去剥,这样的一个人,刚刚离婚不过百天,就又和前任恋人具俊晔走到了一起,时间那么短,就像一场闹剧,二人的性格和身份都不合,他们能长久吗?
所以网友们说他们不可能,这不过是对事实的预判而已。
还有说XXX卖惨之类的,这个说的是某个潘姓艺人吧。
这个艺人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老艺术家,他的小品,他演的《举起手来》里的鬼子,让我们印象深刻,而这样一个人,晚节不保,前面刚刚劝过嘎子不要带货,结果转眼自己也开始带货,比嘎子还带劲,让我们的眼镜碎了一地!说好的节操呢?
带货也可以,你要货比三家,不欺骗自己的家人。而这些主播呢,夸大其词,表面上几百块的东西,结果卖了几千块,嘴里喊着家人,心里却想着割韭菜。
赚了钱,做了错事,东窗事发的时候,再出来说可怜!
谁信,这不是卖惨吗?
在你的眼里,这是刻薄,但在我们眼里,这却是大实话。
一个长期以来困扰广大网友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网上人们显得那么刻薄?」
无论是互相攻击还是爆粗口,网络欺凌都在频繁发生。
虽然网络与社交媒体在促进人与人的联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同时带来的消极影响。科技给我们提供了一层距离屏障。
科学家玛丽·艾特肯(Mary Aitken)这样形容「网络效应」:在网络上,所有人都是匿名的,你真的会很惊讶地发现似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而且他们觉得没什么问题。
所以一些特定的行为就会被放大。
基本上,这意味着无论好坏,各种行为在网上都被加强了。
在网上做出的行为是匿名的,而且既简单又快捷,更因为很难被追责,所以无论后果如何看上去都很轻微。
当你把与人们之间可以轻松地在线交流这件事结合起来看时,很容易发现这是如何导致了一种群体心理的。
对于任何一个这种心理的受害者来说,这都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这可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因为一直以来,
我们定义自己的基础之一,就是确定自己不属于哪种类型,所以如果要创造一个一致对外的团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共同的敌人。
对于青少年来说,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为困难。他们迫切地想要融入一个团体,但是希望自己和大家一样的同时,又想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既希望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又想要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些对青少年来说都很重要,也是评价他人的长相或者行为的事情如此普遍地发生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样就能区分出「我们」和「他们」了。
归根结底,这世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会招人厌惹人烦,对别人刻薄是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方式。
这些人其实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要担心,只不过他们想要通过彻底放弃道德底线、沦为坏蛋的方法来试图掌控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需要有「删帖」和「拉黑」这些功能。
或许你会觉得我在,自欺欺人。
但你要知道:
「别跟那些猪在泥浆里抱成一团打滚,因为最后你们都会变得脏兮兮,但是那些猪却乐在其中。」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看谁都不顺眼的人,这是这些人的天性,他们巴不得你回复他们的留言,然后把你拖进一场毫无意义的论战,他们反而会因为自身的消极觉得有所斩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