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我已经四十好几了。
和老公相识是在华亭。当时四姑回老家收麦,给我说五爸单位招临时业务员,我就放弃了去南方城市打工的想法,跟随四姑去华亭投奔五叔,就业在了保险行业,当了一名业务员。
老公是天水人,从小学习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兰州交通学校。三年毕业时,遇到了老公公的学生前来家里看望,说毕业的事情他来操办,想办法给留省城兰州。老公一家人特老实,就听从了安排,毕业的时候,没按国家分配择业,自主择业,联系了省农业机械厅下属的一个企业。当时办事的人承诺,让下基层锻炼两年,就调回省厅。
就这样,老公被派遣到平凉分公司,平凉分公司又给安排到华亭县的一个点当会计。其实那时候,大城市已经有好多企业倒闭、员工下岗,老公就这样赶得早不如赶的巧,糊里糊涂的就被列入下岗的名单中,光荣下岗了。靠自己辛辛苦苦奋斗的城市正式工作梦就这样被扼杀了。
凑巧的时,这时候我来了。老公单位已经给所有员工办理了下岗手续,但因为他们单位经营的是汽车配件,有两个门市部一直在经营中,老公及单位的四个同事,一起还经营着。
四姑家是修汽车的,他们两个是邻居,我来后就这样认识了,后来时间长了,有人撮合,他天水的、我庆阳的,确在平凉结婚了,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千里姻缘一线牵”。
1999年,大儿子出生了。记得生大儿子那天很搞笑,去医院啥都没有带,医生说让老公回家拿生小孩的东西,我留院随时准备生产。
老公回去时正好遇到公司领导来基层检查,领导让老公一块吃饭,说生孩子哪能那么快,吃了顺便给我也捎点吃的,吃饱了好生。老公真的就跟上吃饭去了,我挂的催产素,进产房时还没见他人面,那时候都没有电话,也没办法联系,所以他来时,我把娃都生下了,他就安心的负责抱娃推我和病房。现在想想,都想美美实实给骂一顿,心咋就那么大?返咋吃下的?
大儿子六岁那年,我们商量着一个孩子太单,再生一个两个做伴,就这样,小儿子出生了。
大家都说儿子负担重,尤其是这几年,要房、要车、要结婚。
所以我挺佩服自己,这一生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傻不拉几的敢生两个儿子,这勇气不知道是不是梁静茹给的。
我是平凡人,人生也在平凡中度过。一生没有伟大事业。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做了一件对得起自己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我的这个所谓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只能对我而言,或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笑话。
下面,我把自吹自擂“最伟大的一件事”说给网友们听,也是让网友们和我共同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吧。
我参加工作是七十年代末期,正赶上了“学历时代。”你要想成为“国家干部,”必须是中专以上学历,才有资格当国家干部。
当时,我就是一个高中学历,一个地方国营企业的职工。虽然借调到区公所(现在的镇政府)工作三年了,任过农村工作队队员,财贸办公室干事,财贸总支副书记等职。但是,我的任职通知后面,总要带个括号,里面写上(以工代干)几个字,享受不了“吃皇粮”的待遇。
1982年,国家提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的大政方针。或许当时各行各业,都存在低学历和高学历的中间断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出台了“宽进严出”的政策。即:开创了“广播电视大学。”只要具备了高中学历,都可以报名读广播电视大学。我怀着激情和冲动的心情,报读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系。
当时,我们一个县有129人报名读湖北电大。当起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的“走读生”。即:一边工作,一边在家听广播,看电视。每到期末考试前,集中学习两周,就和别人脱产,读电大的大学生们同考。
那时候读电大难啊。我们区公所,只有办公室一台电视。中午别人回家吃午饭休息时,就在办公室看电视,听教授讲课。晚上就在家里听收音机,看书写笔记。
还有,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考试真严啊!考试时都画有警界线,有警察站岗,教室里面有三个人监考。
想起第一学期的考试,真是不辛之中的万幸。这学期我们考《中国古代史》、《古文言文》、《新闻简史》三门功课。我分别考了60.3、59.4和68.7分。两门课程过关。而我们班上129名走读生,没有一个人三门课极格,两门课程只有31人过关。
就这样,三年读电大,我的12门必修课都通关了,9门选修课也极格,总学分达到了153学分。顺利应届毕业了。而我们班上129名学员,应届必业的只有二人,后经过三年补考,又有七人拿到了毕业证书。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啊!
1986年电大毕业后,我按时拿到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我的身份由“以工代干”,变成了国家干部。
综上所述:现在电大专科生,啥也算不上。但是,当时在县城以下行政机关,大专生也少得可怜。因此,我的人生,选择自修电大选对了,改变了我的命运。
因此,我以为:我的人生选择了在工作时,当走读生,读广播电视大学,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一件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