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十大英年早逝人物之一:晋悼公姬周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的一些人物。他们少年成名,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击败他们的,却是大自然最基本也是最残酷的生死无常,令后人叹息不止,这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吧。下面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扼腕的十大英年早逝人物。这里声明一下:被杀和自杀的不算,40岁以后去世的也不算。
晋悼公姬周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这位不为人所熟知的晋国国君,却是晋国历史上另一位一代雄主,唯一可以比肩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重耳的晋国国君,他让晋国重新称霸中原而且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晋悼公自幼就聪颖过人,长期在周代都城洛邑学习, 他的老师著名预言家单襄公这样称赞他:立如苍松,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论敬必及上天;论忠必及心意;论信必及自身;论仁必及他人;论义必及利益;论智必及处事;论勇必及制约;论教连及明辨;论孝连及神灵;论惠连及和睦;论让连及同僚。闻晋有战乱,为之悲戚;有喜庆,为之高兴。 怎么样,感觉这完全就是一个小圣人啊。
晋悼公是晋襄公曾孙,晋厉公的侄子。按说本来距离国君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但是晋厉公在位期间,为了巩固君权急于打击公卿大家的实力,屠灭了郤家,但是方法失当,于是晋国被他搞得人心惶惶,动荡不安。最后晋厉公被公卿势力的栾书和中行偃率公卿复仇弑杀。先秦的时候立国君经常采用“立贤不立嫡”原则,所以大家一商量一致觉得晋悼公不错,可以继任国君。
晋悼公这年仅仅十四岁,回到晋国之后,见到这帮废杀过好几个国君的跋扈公卿们,气场强大的晋悼公小宇宙第一次爆发了。他毫无惧色,昂首挺胸的发表了一番就职言说:“我当国君这是天意,我要做国君你们都得听我的,如果你们不同意可以换别人,我可不要当晋厉公那样的!” 这帮权力斗争的老司机们彻底被惊呆了,全部老老实实的再次跪拜说:“以后都听您的”。
晋悼公不放心,和公卿大臣当时就立下了盟约。大家知道,在春秋时期盟约精神还是很盛行的,敢违背盟约的人和国家及其罕见。
继位之后,少年老成的晋悼公就雷厉风行的革除弊端推进改革,任用贤能,贴近民生,轻徭薄赋,惩治腐败,把乌烟瘴气的晋国很快就治理的井井有条。
晋悼公还重新分配了八卿,提拔了新的贵族,是各家公卿势力保持平衡状态,不一家独大,一个比较成熟的中央集权迅速建立起来。
在对外政策上,晋悼公对各诸侯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一视同仁,赢得了众诸侯的一致拥护。
终悼公一朝,晋国始终保持着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而后发生的战争,晋悼公拥有一呼百应的绝对号召力,率领诸侯联军南征北战。
春秋时期的基本主题就是晋楚争霸。看到老对手晋国强大起来,楚共王坐立不安,于是下令攻打宋国,还胁迫盟国郑国一起攻宋。晋悼公亲自率众诸侯联军一起来救宋国,奋战数月终于打败楚军,挽救了宋国,宋国上下感激涕零,自此七十年一直坚定追随晋国成为忠实的盟友。晋悼公随后又征讨楚国跟班郑国,一番苦战后郑国也臣服晋国。
晋悼公在鸡泽(今河北邯郸)和诸侯会盟,连南方的新兴强国吴国都遥相呼应,楚国的另一个铁跟班陈国也倒向了晋国,晋国重新称霸。后来晋悼公又多次击败楚国,郑国,秦国,齐国等。
晋悼公少年老成,思维缜密,作风务实沉稳,不务虚名而处实祸。悼公的才能与品德都堪称一流,其人格魅力、政治韬略、外交手段以及对人才的任用、对臣僚的驾驭、对政局的控制、对战略的把握、对外交的捭阖都出神入化。
悼公多谋善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可惜天妒英才,前559年晋悼公突然染病,初期病势并不沉重,但情况很快恶化。悼公一病不起!前558年11月,悼公暴亡,年仅29岁!就这样,悼公匆匆走完了他轰轰烈烈却犹如流星般明亮且短促的一生。
有人这样评价晋悼公:论谋,不减于晋文公重耳;论智,不屈于郑庄公寤生;论略,不低于齐桓公小白;论才,不逊于楚庄王熊旅;论仁,不亚于宋襄公兹父;论势,不弱于秦穆公任好。又何以将晋悼公排斥于“春秋五霸”之外乎?
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十大英年早逝人物之二: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的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可能是英年早逝的英雄中最为人所知的,当然桐华的奇葩小说一定要直接无视。
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笔者曾在茂陵霍去病墓前大胆设想:冠军侯如果不英年早逝,很有可嫩匈奴灭亡的时间要提前很多年了。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的儿子,因为父亲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不敢认他这个私生子,所以卫青应该对他的成长影响巨大。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 跟随卫青参加漠南之战。这是汉军第一次大规模主动进攻匈奴主力。初出茅庐的霍去病独自率领八百精锐骑兵,奔袭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斩杀单于的叔祖父,俘虏单于的叔叔,一战成名勇冠三军,也成为当时几路汉军的唯一亮点,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十七岁在现在还是一个高中生的年龄,而霍去病就因战功封侯了,纵观几千年历史也是十分少见的。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独当一面成为河西战役的统帅。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共歼敌四万余人。战后又成功平定了归降匈奴人的叛乱,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河西战役意义非凡,不但为汉朝开疆拓土把河西走廊纳入版图,而且斩断匈奴侧翼,为以后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率兵五万出代郡(今山西北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向北行军两千余里,深入漠北。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斩杀七万余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漠北之战过后,匈奴势力被彻底从漠南清除到漠北。
同年,霍去病因为战功显赫,被任命为大司马,和大将军卫青并列,二十一岁位列三公。 就在霍去病踌躇满志,准备彻底荡平匈奴。谁料到仅仅两年之后,也就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二十三岁的霍去病突然因病去世!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陪葬武帝的茂陵里面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被后代各朝各代都被奉为名将,也是当之无愧的抵抗匈奴的民族英雄。他的骑兵突袭战术的成功运用对于中国军事史意义影响深远。他如同流星一般炫目却又短暂,生如夏花之绚烂,赢得身后青史流芳百世。
后世有数不清的著名诗篇赞颂霍去病,这里只节选几则: 王维《出塞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寄袁二(一作郑沂)》 长安年少羽林郎,骑射翩翩侍武皇。 弓影醉开孤月满,刀头新买百金装。 听鸡晓阙疏星白,走马秋郊细柳黄。 应募玉门关外去,请缨生系左贤王。 名作《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胡无人》 李白: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广陵行》韦应物: 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 《后出塞五首》杜甫: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杜甫: 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 《送国棋王逢》杜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第一个:秦始皇嬴政。始皇帝不死,秦朝不会出现秦二世大势诛杀秦始皇后代,秦二世杀戮蒙氏兄弟等很多有功将领,赵高、李密弄权,引起朝臣离心的情况。是秦朝内讧使得对国家的控制力减弱,进而有了项羽、刘邦楚汉争霸的机会。
中间一个:周世宗柴荣。柴荣年轻有为,文韬武略绝对是各代皇帝里的佼佼者。东征西讨几年内所向披靡。柴荣与契丹、后汉联军的战争中连战连捷,对于契丹绝对是压着打。按照这种趋势下来的话,柴荣有机会将契丹打回大漠,实现汉唐那样的大一统格局。要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辽朝、金朝、蒙古轮番跑马中原的事情了。他说过一句话:给我三十年,十年平天下,十年安百姓,十年迎太平。可惜三十大几岁就英年早逝。最可惜的一位。北宋的底子都是柴荣打下来的,可惜赵家兄弟抑武重文将一统天下的趋势生生打断。
最后一个崇祯。崇祯不死,吴三桂没有造反的理由,而明朝遗臣也不会望风而降。后来南明、郑成功、吴三桂折腾满清几十年来看,满清八旗战斗力实际并没那么强。过了1644年,肆虐多年的鼠疫、灾害就会过去。只有明朝缓过一口气来,满清就没那么容易入关,而草台班底的李闯王自己就会把自己作死。崇祯收拾残局,不小心给明朝整出个中兴盛世也未可知。
历史的残酷就在于没有彩排,也没有如果,意淫而已,发发牢骚表表遗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