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十三四亿人口,百分之七八十是农业人口,基本上人均土地一亩左右。单凭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它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秋夏两季就算有个好收成,产粮1800斤左右,子种,化肥,农药,机械,浇水,不算人工工时,剩余价值按一半来计算,也就八九百元,均到365天,每天2.47元,就说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遇到国家和党的好政策,养老金100多元每月,月平均和2.47加起来,每日六七元。如老人进城连一碗面条都买不到。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什么?主粮,自产,庄前屋后种点蔬菜,身体好一点的农闲和年青人一样,外出打工。困难一点家庭,他们吃的是什么?野菜蘸盐吧。个别城里人就说,农人吃的是无公害食品,我也不想多说,让他们实践个一年半载,他们的感想是什么?总有些砖家,学者那农人开涮。同志们,别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内困外患,是亿万万农民,我们的父老乡亲,用勤劳的双手,以农养工,才擎起社会主义这片蓝天。
承包土地公司,我分二种类型。有经济实力而沒有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在农副产品优质高产上下功夫。靠巧立名目,投机取巧,上吃国家对农业优惠正策的补帖,下剥夺农民微利者为皮包公司。
有经济实力,有科学管理方法,用高科技使农副产品质和量大幅度提高,不损害农民利益,公司能获较大利益者,为实业公司。你想一些公司来农村是淘金者,不是扶贫的。实体公司产出能获较大泾济利益,就不在忽给农民地租费千二八百。
为什么农民在微利的情况下还要种地?我教导儿女,你们出门创业,建立你们的生活体系,成功了,你们的生活能好点。如不成功,家永远是你们的家,家是你们的僻风良巷,你们永远是老爸的心头肉,几亩微利的田地,能保证你们的稀饭加咸菜。田地它是农民的根据地,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地方。
我的解答,如你和皮包公司合作,引用一句歇后语,哑吧吃黄连一一有苦难言。
如你和实业公司合作,芝麻开花一一节节高!
土地对外承包,按道理说是不应该对农民的基本生活有影响的。因为,现在的农民基本上是不依靠土地作为生活基本来源了,土地作为农民的一种附属品,已经呈现出“鸡肋”的性质,依赖它,不但满足不了日常生活所需,反而被束缚了手脚,要穷一辈子。丢了吧,又有点可惜,毕竟土地的象征意义还是有的,因此,有些人靠给家中老人耕种,能打多少打多少,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有的干脆撂荒,不去管理了。出去打工一个月就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对比责任田那点收入,真是“小巫见大巫”。在这种情况下,把土地对外承包还是有利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些人钻政策的空子,骗取种粮䃼贴和其他惠农利益。这些人善于投机取巧,能够把握机会,看准形势,国家的种粮补贴对于一家一户的三亩二亩地来说是个小数目,但要把几百亩地,上千亩地集中到一个人手里,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另外还有一些贷款,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他们来到农村承包土地,就是为了获取这是些利益,把国家的惠农政策当成他们发家致富的门路,一旦达到目的,就以种种借口脱离农村,遛之大吉。
二、改变土地性质,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有些商人瞅准了土地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的商机,以发展优质大棚,开发特色农业为借口,在大棚内部搞住房经营,它们的特点是,从外部观看,是整齐化一的标准大棚,而进入内部,就是别有洞天了,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完全是标准的别墅配置,这应合了一些有钱人乡下休闲的需求,这个行业非常火热。
三、技术不过关,对农业生产缺乏经验,造成损失。这种人本意是想发展规模农业,成就农场主的梦想,但因为对农业生产和技术一窍不通,尤其是在管理环节上𣎴能及时准确的把握,造成错失良机,比喻病虫害的早防早治,苗数的合理配置等等,造成减产,最后赔了。
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这不是人力所为的,但是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考虑在内,做为一个条扻予以明确。
总体来说,土地对外承包,形成规模化大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还需要各种配套措施来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农民毕竟是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没有资金、技术、信息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所以他们搞不了规模农业,只能作为一个群体来参与这个行业,所以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农民不受损失,同时也规范规模农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这才是农村发展的最好前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