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做错了还理直气壮的人说说,做错了还理直气壮的表现

自我辩护含义与认知失调

在心理学上自我辩护是指当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会尽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这点在生活上是非常常见的,当你迟到时,你会说公交堵;当你没有完成任务时,你会想着某人不积极等等。

而自我辩护的底层心理学效应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当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志)等,就会出现紧张冲突的状态。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出现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有目的的去减少或者抑制其中一个,从而在心理上达到平衡。

为了方便您理解,我们来听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美国的一场地震中,一个小镇上离震源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明显感受到波动。并且听到其他小镇被毁的新闻,这个小镇的人都吓坏了。尽管这个小镇仅仅是震动了一下,没有建筑的损坏、人员的伤亡。事后,在记者采访时,都否认自己感到恐惧,并且坚信这里是绝对安全的。

但是如果在震源附近的小镇,人们还会为自己的恐惧变化吗?明显不需要!

认知失调具体案例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个小镇的人的心理:

在离震源有一定距离的小镇上,没有出现任何损失,所以就不能成为自己恐惧的理由。而自己没有理由的恐惧行为和人们认定自己是勇敢睿智的人就产生了失调,在这样的失调下,人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所以当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认知或者大众认知产生失调时,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在无法改变行为或者对行为无法辩护时,就会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辩护。比如一个人吸烟上瘾,无法戒掉烟。但是“吸烟有害健康”与“无法戒掉吸烟这个行为”产生失调,那么就会对吸烟有害健康下手,认为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是不确定性的,或者是微小的。所以别人劝他别吸烟时,他会说:“没事,危害不大”来进行辩护。

因此,辩护正是人认知失调的必然结果。

希望答案可以帮助到您

多元读书:一个喜欢读书,专注人的心理的90后青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遇到过的人。

当你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反应: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没有错误,何谈承认错误?

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一般都有自己的理由,正是因为自己认为有合理的地方,我们才会去做。所以有些情况下,我们并不像局外人那般看的全面,甚至直到别人提出质疑,自己可能仍然坚持原有的看法,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妥之处。

第二点,即使错了,也要维护面子

事实上,即使知道错了,大多数人可能还是碍于面子,并不想承认。因为这不仅会让人感到困窘,甚至可能影响个人的声誉。因此,哪怕错了,也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习惯。

除了个人的原因,另一种情况就是环境的压力。当一个人处在心理不安全的环境时,他明显意识到,一旦承认,要么会承受言语上的辱骂,要么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在这样一种无人倾听,并不包容,并且严格甚至激进的环境里,无形的压力迫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方的执着。

第三点,性格使然,已无可救药

有这么一类人,哪怕你如何讲道理,他们总能扭曲事实,义正言辞的宣扬自己的立场。甚至胡搅蛮缠,不按常理出牌。这种情况,恐怕从他的嘴里,你是听不到承认错误的话的。遇到这种人,也无理可讲,直接避而远之才是,省的反被倒打一耙,颠倒黑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479.html

(0)
上一篇 2023-03-11 上午9:46
下一篇 2023-03-11 上午9: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