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水浒传》为什么能跻身“四大名著”的一个原因,它很写实,不太避忌旧时代那些黑暗面的东西。
为什么武松没被判死刑?其实原因太简单了,因为不存在有势力的苦主。
潘金莲、王婆,她们身后有什么背景?
没人在乎他们,死了也就死了。
就剩一个西门庆,故事也描述得清楚:
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那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排行第一,人都唤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人缘本就不好,势力背景又有限。
西门庆插手些许公事,但是他排陷官吏,这还有个好?他不一定得罪过多少人,他出事了,不知道多少人拍手称快。
家庭的势力背景,也不过就是个“生药铺”。过去曾见有傻子说西门庆是药业钜子,那是吃了毒蘑菇才能说出来的话。但你要知道,生药并不是生的药草。
生药是什么?北宋时期,草药分三类。
一类是制做好了的丸散膏丹,叫“熟药”;第二类是各种药草原料,叫“修合药”;第三类,就是西门庆卖的这种,是选过修合药以后剩下的边角料,叫生药。
生药是干什么的?做点消毒剂、除臭剂,或者把药粉磨碎了掺到泥里抹墙垫地,或者泡水刷刷牲口之类,是干这个用的。生药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并不作为真正的药料看待。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朝廷颁布了《市易法》,规定药品由政府专卖,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制作和经营任何药品。《宋史·职官五》记载:“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这里边,没有对于生药的规定,因为这里说的生药,根本不算药。
所以你说西门庆是药业钜子什么的,那可太扯淡了。西门庆不过是个倒腾药材废料的二道贩子而已。
所以,西门庆家里也没什么势力可言,生药铺也完全不是什么大买卖,并不比武大郎卖炊饼强多少。
西门庆有点头脸,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他死了,一切都没了。
人命案,不要紧,主要没有苦主折腾就好办。
比如说,青面兽杨志卖刀,杀了无赖牛二,原文写:“推司也觑他是个身首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
武松的情况也一样。而且,县官爱惜武松是个人才,又故意判轻了一些。
最终罪状写的是:
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这么一改,武松就变成了误杀。与嫂相争,误杀了嫂子,又在互殴中误杀了西门庆。
剩个王婆,由于完全没有苦主,没有管她,罪状里连提都没提。
旧时代,其实很讲究“民不举、官不究”。就算民举了,只要苦主没能耐,官照样可以不究,按自己的意思办案。
所以最后武松能获得从轻发落。
也所以,《水浒传》能跻身“四大名著”,能被人研究来研究去。《水浒传》对旧时代的一些东西,尤其是黑暗面,写得很透彻,这正是《水浒传》社会价值的体现。
央视旧版电视剧《水浒传》里的西门庆,形象还是比较贴切的,有点钱,但并不是很富。新版《水浒》的人物造型就乱七八糟,就西门庆的身家,完全不可能穿得起那么华贵的衣裳。而且西门庆算是有公职的,宋代对于官吏有严格的服饰制度,不能僭越。吏,是没资格穿皮袍的。你看新版《水浒》里西门庆这套打扮,真搁到北宋,不用武松出手,早就被县官砍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