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日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
德、意、日必然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资源缺乏的国家,都无法坚持长期的战争,它们的统治者都不善于治理国家,所推行的政策也是不可长久和持续的,它们都以军备扩张来解决经济危机,而军队不侵占别国领土,抢掠别国,就是不产生任何价值的高级消耗品,过分庞大的军队,将耗干国家有限的资源,最后迫使国家发动战争来转嫁危机。
对于德、意两国来说,它们没有海上优势,英国的拒绝投降和海上封锁,必然导致它们的最终失败,拿破仑早在之前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对苏联的进攻,如果不能如巴巴罗萨计划设想的那样快速解决苏联,就算美国不参战,德、意也会最终在战场上失败,苏联完全有能力击败它们,只是损失会更多,但收获也将更为巨大。美国的参战,实际只是减少了苏联的损失,也减少了苏联的收获。否则,苏联将称霸整个欧洲大陆,而苏联比之拿破仑法国,并不惧怕英国的海上封锁,它自己就拥有丰富的资源。
而日本也是因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的顽强抗争,国家已经快经不起战争的消耗,如果无法抢夺苏联丰富的资源,它就只能对西方国家开战。对欧洲殖民地的进攻,必然导致将来可能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苏联从欧洲利益的角度出发打击日本,日本完全不具备与苏联抗衡的能力。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所谓对俄战争的胜利,完全是俄国内部的腐败和欧洲的争霸造成的,而且日军在陆地战斗中付出了比俄军更为惨重的损失。日本对美国的主动进攻,是国家政策失败的必然,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如果它只侵占欧洲各国的殖民地,等待德、意的灭亡,苏联统治整个欧洲大陆,反而有可能等来美国和英国的橄榄枝,与美、英组成反苏同盟,获得美国的大量援助,与苏联争夺中国的控制权,与美、英形成对苏联的两面夹击,二战将打的更久。但对于美国来说,对日本的援助,比对英国更困难,日本几乎没有守住中国的可能,失去欧亚大陆的控制权,美国并不占任何优势。
二战开始时,美国并非什么世界第一的科技和制造业大国,而德国才是。这从战争中美国科技领域中那些著名的德裔科学家和战后对德国科技人才的抢夺就能看出来,德国在用于制造的机床数量上,超过美国几十万台。而苏联实际也已达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
控制整个欧亚大陆的苏联,无疑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不论科技,还是制造业和资源,都将是美国无法抗衡的,邻近大陆的英、日根本就无法在美国的支持下不失败,苏联将独自拥有德国的导弹技术和科技人员。
希特勒那个蠢货,白白葬送了德国第一科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把大批优秀的德国科学家送给了美国和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战败,这当然是必然的结果。中国有句古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二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的野心膨胀,妄图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占领和统治世界。但是,他们无论是欧洲和亚洲,无论占领哪个国家,都大量屠杀那里的人民。尤其是他们采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大量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痛恨,为他们的失败埋下了禍根。尤其是德意日的种种暴行不仅严重的威肋胁到全世界,而且也严重的威胁到,处在中立状态的美国。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促使美英法苏中几个实力较强的大国,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并在这些国家的周密佈置下,发动了诺曼底登陆,除了美英法苏及其他被占领国家武装,共同努力下,消灭了德意大量武装力量,并一举攻克了柏林,取得了欧洲战场的最后胜利。在解决了德意的欧洲战场胜利之后,又开始了对亚洲战场的日本,展开了战斗,在美俄军队和其他各国武装力量的密切协同配合下,取得了较大的胜利。但日本拼力抵抗,此时美国又在广岛和长琦投下了两颗杀伤力较大的原子弹,强大的苏联红军,又进入我国东北,消灭了藐视强大的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宣佈投降。从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