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了关羽父子以后,必须面对的就是刘备的报复。
首先意料不到的是关公的灵魂已经开始报复了。第一个遭到报复的是吕蒙。《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写道: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到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自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看,关羽的灵魂已经开始实施报复了。关羽跟吕蒙索命可能是子虚乌有。但是刘备的报复肯定不是杯弓蛇影。
在孙权安葬了吕蒙不久,张昭自建业而来,也带来了不利于孙权的坏消息。说刘备已经尽得两川之地,不日就会起兵前来报复。孙权一听,大惊失色也追悔莫及。张昭就给孙权献计,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嫁祸于人,让刘备认为杀害关羽是曹操背后主使。这样刘备就可能去讨伐曹操。东吴就安全了。
应该说,这真是一条好计。这样做首先就确保分化曹操和刘备,避免出现曹刘联合,共伐东吴的最坏的局面;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刘备如果把矛头对准曹操,而东吴就可以坐收渔利。
孙策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其实,张昭在外事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于是,孙权就接受了张昭的建议,用木匣盛着关公的首级,派使者马不停蹄连夜送与曹操。
孙权的阴谋诡计立即被司马懿识破了。曹操征求意见,司马懿献计对关羽以大臣之礼厚葬。于是曹操令人刻了一个沉香木身躯配上关羽的首级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曹操又下令文武百官到场送殡,并亲自拜祭,追封关羽为荆王,又差官员守墓。曹操的这些做法都十分有效。刘备果然把所有的愤怒都对准了孙权。
刘备得知关羽遇害以后,倾举国之力讨伐孙权。刘备的大军一路向东,顺势而下,势如破竹。孙权的侄子孙桓被打得一败涂地,大将李异和谢旌被斩杀;朱然也被打得大败亏输;周泰和韩当也被打败;东吴头号名将甘宁被沙摩柯射死;大将潘璋被关兴斩杀;马忠也被糜竺和傅士仁杀了。
东吴人人惊惧,孙权向刘备求和,愿意交还荆州和孙夫人。但是刘备此时已经失去了理智,忘了穷寇勿追的军事常识,意欲彻底解决东吴而不接受孙权的求和。应该说,刘备此时如果接受了孙权的求和,一方面收回了荆州,一方面参与杀害关羽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伏法,也算是为关羽报仇雪恨了。最主要的是,可以收回荆州大获全胜。但是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的认为东吴不堪一击,想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这样就逼得东吴不得不垂死挣扎。
“置于死地而后生”东吴被刘备置于死地了。东吴自然而然就会做拼死的抵抗而不可能坐以待毙。这样东吴各大家族就会同仇敌忾,达到空前的团结而誓死对抗刘备。
东吴向来不是铁板一块,由几大家族共同管理,孙权类似于共主的身份。在刘备攻打孙权替关羽报仇的时候,其他几大家族在一定程度上会坐壁上观;但是刘备要彻底消灭东吴,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东吴的几大家族就必然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刘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失败的脚步逐渐来临了。
东吴名将陆逊粉墨登场了。结果陆逊火烧连营,刘备的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刘备消灭东吴的梦想也化为泡影。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了张飞、黄忠、吴班、张南、冯习等大将;黄权无奈投奔了曹魏。东吴则损失了甘宁、朱然、潘璋、李异、谢旌、马忠等大将。糜竺、傅士仁也在左右摇摆之中被杀死。
这一战,蜀汉集团和东吴集团都损兵折将,可谓两败俱伤。刘备恢复汉室的远大理想也就无从谈起了。以蜀汉的综合国力去攻打曹魏,曹魏不须反击,只要采取守势,蜀汉就会不战而败。司马懿就是这样,以守为攻,熬死了诸葛亮,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司马懿平定孟达之乱,消灭辽东公孙度,擒拿王陵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干净利落、速战速决。而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却“屡战屡败”总是以怕中了埋伏为借口而消极避战。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审时度势和达权通变已经到了炉火纯青无人能敌的程度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