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导别人头头是道,却劝说不了自己。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我们通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面,当局者迷,旁观者迷。
不是我们劝说不了自己,是我们自己还有更多不愿被自己劝说的理由。
听我道来。
我们为何开导别人头头是道。
用一句我们常说话叫: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我们总是喜欢站在一个旁观者角度,拿“眼见”和“经验”说事,去开导别人。但实际上,很多事情的真相并非我们所“眼见”,我们拿过往的经验是不能去针对某一件事的。
每一件的事起因,发展,高潮,结果都是独立的,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头头是道的时候,其实根本没什么用。
所以所谓的“头头是道”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自以为良好。
自己想想生活中是否是这个现象。
因为我们在劝导别人时候,我们是一个不完全知具体情况的旁观者,旁观者迷。
为何我们劝不了自己。
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了。
别人不懂我,我不怪他们。
一件事发生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别人来相劝的时候,我们经常说:哎呀你别说了,你不懂!
这个“你不懂”,就是我们自己也劝不了自己的理由。
举个例子:你作为学霸考试考砸了,原因是你考试当天肚子痛,但父母以为你只是发挥失常来劝说你。
此时你会很心烦,父母的“以为”和你“实际”的原因不相符,所以他们劝不了。但你自己,也很烦恼,因为你作为学霸,没办法拿肚子痛没考好这个原因安慰自己,你劝说不了你说服不了自己,你会不管“肚子痛”这个理由,就是跟没考好较劲去了,别扭去了。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这种时候,别人不知道,只有我们当局者知道真正原因,当局者清。
你有多少条理由来劝说自己,就有多少条理由自己把劝说给驳回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到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这件事劝不劝自己不重要了,会过去的。
反而啊,这种劝不了自己的事,还有可能利于我们的成长。
就像考试一样,下一次考试还会来的,拉肚子的事也会忘的,下一次,考试前别乱吃东西拉肚子就好啦。
所以,人生不要太有不好的执念,不要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还得继续,明天,还会更好。
图:网络
文:瓜说
开导别人头头是道,却总是劝不了自己,主要是因为你劝别人时没有站在被劝人的角度,而是站在说教者的角度。
开导别人时用你的所有知识,所有的想法,而不是把自己放在被劝者的思维里。我有一个小朋友,就是大学毕业已入职就和我在一起工作,他妈妈是她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对于她的想法总是不等她说完,就是一顿教育,而且往往就是很有道理的分析原因,以后如何做。她工作后,回家稍一发牢骚,她妈妈就会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没有回驳的理由。时间长了,和他妈妈话越来越少。
后来我们不在一起了,她经常来我家,发发牢骚,吐槽一顿,我就是听着她说,说完后,她总是说有什么话愿意和你说,就不愿和她妈说,真不知为什么?
我认为她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你吐槽时仅仅是不顺心想倾诉一下,其实应该怎么做,她心里是有数的,如果你再去讲一番大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解决不了问题,你只要听她吐槽完,问问她怎么解决,站在她的角度,一句话两句话点到为止就行了。
所以如果需要开导别人,先要了解清楚他是什么性格的人,有什么想法,先倾听,不要讲的头头是道,道理每个人都懂,只看你怎么理解。互换角色就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