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赚钱了,四十岁以下的人占比较小,四十岁以上的绝大部分,而上了六十岁的人就更多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然开始。那么农村里的人年龄越来越大,在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后农村的地谁来经营管理呢?
农村的现状:要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先找一找问题的根结在哪里。
1.几时年前,全国人民几乎都生活在农村里,以土地为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之前从事农业的人,背起行囊远赴他乡,为了多一点经济收入。慢慢的很多周边的人往一个地方聚拢,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了。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的“江湖门派”(公司)就起来了,到处开疆扩土,招纳贤才。慢慢的农村里的农一代,农二代,农三代都生活在外面了,经过几十年后,农村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2.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就是“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出去外面闯才能有出息”,这句话被生生的刻在了骨子里。在我们农村里,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想尽办法脱离农民身份,脱离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因为家里人知道在农村是非常辛苦而且没钱赚的。所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农村,往更大的地方去发展,所以下一辈的人都出去了,老一辈都留着。
3.经济的收入来源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比较单一,有的主要靠几亩稻子,有的主要靠种植一点水果,有的主要靠,种植一点香菇木耳,也有的主要靠养殖一点鸡鸭鱼等等或者给人家打零工,有一天没一天的。这种收入来源都有一个特点,赚很多钱没有,工作强度又大。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就在家里。
如何解决农村里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呢?是一个大的问题,很少有比较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也跟离不开关系。
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薄弱,地大物博的农村,土地渐渐荒废,只有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甚至八十岁的人在干农活,像我外公85岁高龄还在村里面种植素菜去卖,被夸全村最厉害的老人。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要干这么辛苦的活?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辈子都跟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过日子,这么多年下来有感情了,而且生活的习惯跟思维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改变不了。所以这辈子的老人绝对不会把自家土地扔着不管的。
老人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少。要想让家里的地不荒废,还需要做很多的挑战跟尝试。
- 最近几年家乡发展的力度很大,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革。像我们这边的农村几乎通上水泥路,我们是以种植茶叶为主,茶山都通了水泥路,这样方便了太多太多了。而且村里的马路上面也都安装了路灯,从以前天一暗全村一片漆黑到现在灯火通明。而且环境治理的力度也很大,河道从新整理修改,防洪堤也做了。家里美了,大家就爱回来了。
- 教育医疗这一块国家也慢慢重视了,这一块如果可以解决的话,很多的外出年轻人还是愿意回家的,因为自己最需要的设施完善了。
- 最后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何把家乡的经济能力提高,这是所有人都比较头痛的问题。这里我说几点自己的想法。
- 结合目前的科技给农村的经济助力。如果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流程,当地有专门设计提供机器设备来减轻劳动强度,这样就可以慢慢的吸引年轻人回来工作。
- 农业的种植需要有很好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种养,所以当地如果有专业的针对当地农业的知识传播,有地方可以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因为很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都是源自于种养方式不对,不科学而导致的资源让费。
- 农产品的价值还没有很好的发掘,以前都是一级一级流通,到了消费者手里才变贵的,而从农户出去有很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慢慢的很多年轻人回自己家乡发展推广自家农产品,这样有人专门种植,有人专门有人把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
- 还有一个就是农业的现代化普及,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到消费者手上,每一道都慢慢的在科技的带动下改变,变得越来越专业了。不过现在的农业设备都相对比较高,成本比较大,所以还没有很好的普及,在未来的某年我相信会开到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入到了农村农业里了,因为大家都相信我们自己的家乡会更加美好。很多有知识有能力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也投入了农业里,还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下70岁还在干农活的老人家,将会退休。
唉!说起这个话题真的内心五味杂陈。说实话,农村60多岁70多岁仍然干活的现象很普遍,虽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对农民好了很多,但毕竟农民养老靠每月100元的养老金无济于事!至于自己的那几亩地,仅够饱个肚子。而指望自已的儿女吧,儿女也普遍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农村的陋习又多,份子钱,儿子成婚的房子,车子,彩礼等。无不是对农民而言雪上加霜。你六七十岁不干活怎么生活?谁管你?没个病病灾灾的还好,可人是吃五谷杂粮的,难免有个毛毛病病,可一旦患有大病,虽说有新农合,可现在涨到每人250元了,对许多农民己承担不起,所以说句不中听话,那就等死吧!希望也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强大富强,也逐步会提高农民的待遇,做到老有所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