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东亚曾经的霸主-明朝,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就被自己曾经的属臣-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即后来的清朝所取代。
这种取代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侧面。不过一代人的时间,曾被朱元璋重新恢复汉人衣冠的中华大地,再次蒙上了深深的胡虏之色。
而在这重深深的疑惑中,人们最觉得无法理解的是,明朝重兵屯守的辽东之地,为什么从始至终就无法压制后金的发展,反而最终成了后金崛起的垫脚石?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明朝为什么收不住辽东?
天时: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影响了明朝对辽东地区的物资支援能力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辽东边镇以来,就依托于辽东不断经营控制东北地区,但这种控制又大多建立在明朝举全国之力,对辽东的经济援助作为基础的。
在明朝前两百年这种状况还相对较好,毕竟以当时的明朝国力来看,举全国之力援助一省之地,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后,开始出现了极大的转变。
根据竺可桢先生对中国气象历史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明朝中期以后到明朝灭亡,仅华南地区就发生了180余次洪水灾害、80余次旱灾、60余次风灾和60余次霜冻灾害,因此所造成的大面积饥荒甚至多达70余次。
各种极端天气开始肆虐整个明朝,黄河甚至因此而改道,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百姓大量流离失所,被迫荒废大量土地,这对主要依靠农税的明朝而言,无疑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也使得国家对辽东的物资支援能力逐渐下降,进而使辽东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选择收缩防守的势态。
地利:孤悬于明朝版图末端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明朝集结军事力量
我们从明朝的版图可以看到,自奴儿干都司设而后废之后,辽东就成为了明朝在东北的一叶孤舟,孤悬于东北大地一隅。
由于辽东边镇主要依托的是辽东半岛及辽西走廊一线,受限于明朝糟糕的航运水平,明朝支援辽东的兵力及物资大多需要依靠陆路,经过万里跋涉才能辗转来到辽东。这使得明朝在辽东所进行的大量军事行动,往往很早就被后金所探知,并进而设计出应对的对策。
而后金由于在未反明朝之前,就已经通过战争和欺骗的手段取得了女真部落的统治地位。等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攻击明朝开始,明朝的辽东边镇就基本处于后金的半包围形势之下,对于此时一味防守的辽东边镇而言,后金的战略机动优势,也在之后的一系列偷袭战中得到了印证。
人和:明朝内部党争,造成辽东政策朝令夕改
明朝中后期,尤其是自万历死后,国内党争成为了常态化,政党之间的斗争往往不在于国家政务的正确性,而在于是否为敌对党派所提。
为此,不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在将极易出成绩,也极易出劣迹的辽东地区,作为了双方角力的主战场。
不论是熊廷弼、王化贞、袁崇焕、孙承宗等人无不是党争的最后牺牲品。
党争愈演愈烈的结果,最终导致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机构大多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大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
也为后金攻入辽东,迅速收服辽东地区创造了政治基础。
财匮:畸形的国家财政结构,导致辽东军事建设陷于停滞状态
由于明朝自立国以来,便以农税为主。并未将商税看在眼里,所以将商税设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但由于近两百年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愈发膨胀且需要供养的宗室和连年增加的边镇军费使得一成不变的农税早已无法负担逐年增加的国家支出。
在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无法征收商税的明朝,只得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方法压在了早已不堪重负的农民身上。
这就使得,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丰年尚好,但是一旦遇上灾年,无粮可收的百姓面对朝廷征缴粮饷的官差,最终只能一反了之。
而明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不得不花钱征集大家前往围剿,国家忙于镇压农民起义。这就使得对辽东的军事援助再次减少,其军事建设也大多陷于停滞状态。
军乱:辽东军事集团的腐化
由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对国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对经济进行了改革,同时也重用了一大批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李成梁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员战将。
但是,自张居正死后被其触犯了利益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采用污蔑、陷害等方式否定张居正的改革,同时将已经在蓟门训练士兵,修筑长城,威震蒙古诸部的戚继光弹劾罢职还乡,最终在家乡病死。
看到戚继光凄惨的下场之后,原本在辽东死死压着女真诸部的李成梁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戚继光第二。
于是,李成梁开启了他在辽东的养寇自重之路。他在辽东从来不会一次性将反叛的女真部落打死,只会把他们打败,然后扶持弱小的部落,不断的在扶持和打击中获得功勋,但又不会将明朝的威胁像戚继光那样完全消灭,甚至为此获得了明朝两百年来未有第一名将的殊荣。
但也正是他的这种养寇自重策略引导之下,李成梁将辽东边镇逐渐养成了明朝最大的军事独立集团,而这种军事独立集团势必带来内部的腐朽和堕落,这也使得辽东边镇的军队战力逐步降低,甚至于在李成梁坐镇辽东的后期,还将明朝辛苦开拓近百年的宽甸地区,直接放弃,拱手让于努尔哈赤,进一步助长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而努尔哈赤也很给面子的在李成梁死后的第二年,才举起反旗,成立后金。
结语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明朝守不住辽东,其实是由当时辽东以及整个明朝所处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及财政、军事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但不论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对辽东地区最根本影响,还是在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影响,假若政治清明、国家财政充足,明朝又怎么可能会失去辽东之地,坐看后金崛起。
纵观各方意见,大伙一致认为,坐视纵容努尔哈赤的坐大坐强主要责任,归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养寇自重,养虎为患造成的。实际这只是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明王朝对东北战略不重视,民族政策策略出了问题,未有效地对东北地区进行行政管理及军事震慑。是当时皇帝万历的责任,因为万厉的昏聩怠政造成的!
有人讲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此话有道理。努尔哈赤的身份应该是被明王朝利用的少数民族小官吏,明王朝的如意算盘是以夷制夷,坐山观虎斗。努尔哈赤长期与汉族接触,通晓汉文化,喜欢兵书战策,尤喜欢《三国演义》。明王朝没有利用文化及经济的手段促东北名少数民族加速汉化。没有利用外交政治的手段拉拢利用东北各少数民族各部,这一点比隋唐差远了!
明王朝大国战略,鼠目寸光,几千年了还依仗长城一线,不去努力经营长城以北广袤的沃野,更缺乏明初朱元璋及朱棣的远大战略目光。明初几次对北方草原犁厅橫扫,明王朝是占据了上风,可惜后人,一代不如一代。土木堡之变,已经证明明王朝外强中干,沙尔浒之战,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