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实际上都是气数已尽,灭亡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要把责任归咎于女子,实在肤浅,她们大多身不由己,地位低下,只是君王的宠妃,无权插手朝政,怎能把锅加给女子。有人说她们天生尤物,迷惑君王,祸乱朝政,那也只是君王昏庸无能,色迷心窍,不关女子。看看褒姒和杨玉环的例子也能窥见一二,王朝灭亡其实与女子无关。
褒姒
提到褒姒,我们一般以为是她迷惑周幽王姬宫湦,为了博美人一笑,做出了烽火戏诸侯的荒淫行为,最后导致灭亡。其实不然,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政局,周幽王是西周第十二个王,在他继位时,王朝就已经摇摇欲坠,日薄西山了。
早在西周中期开始,社会危机就已经加剧,对外与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对内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在周昭王时期,楚国崛起,势力日益壮大,与周王室摩擦不断,昭王亲自领兵伐楚,在二征时落水而死,这就是历史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经此一役周王室力量被严重削弱。而此时王室内部贵族阶层争执不断,旧的贵族没落,新的贵族崛起,逐渐分化,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到了周厉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爆发了国人暴动,加速了其灭亡,暴动之后又遇天灾,虽然周宣王极力稳住了局面,但周王室已经气数已尽,到他死的时候,最大的外患猃狁也没能解决掉。
之后就是周幽王继位了,接了一手烂摊子,国家已是千疮百孔,恰巧他自己本人还是一位暴君。在位期间朝政混乱,诸侯叛离,最后被犬戎联军攻入王都,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所以,西周灭亡是亡于内忧外患,亡于君主暴政,褒姒是无辜的,她一个弱女子身不由己,背上祸国殃民骂名,只是后来文人的一厢情愿,有意如此撰记。
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可谓国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连君王都不上朝了,她的魅力可见一斑。以至于后来的安史之乱都说和杨玉环分不开关系,但是安史之乱和杨玉环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我看没有,因为当时盛世之下的大唐朝,已然是一只“纸老虎”,当然这只“纸老虎”是相对于安绿山而言。安禄山凭什么敢反,因为他拥有反的资本,天时地利人和聚齐。
安禄山得宠后,位高权重,就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总兵力达二十万,是中央军的两倍有余,占全部边防军的四层之多。此外安绿山利用边境便利,与游牧商贸民族做生意,不断充盈自己财库;重要职位,撤下汉人,全部自己人担任;成立八千敢死队,成立以一敌十的亲卫军;借朝廷名义杀掉各个部落酋长,引起对朝廷仇恨。在安禄山积极备战,准备谋反的时刻,我们看看此时的大唐。
唐玄宗七十岁,年老迟暮,变的昏庸,只图玩乐,不理朝政;中央军久违沙场,疲于训练,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朝中权贵大臣欺上瞒下,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盛世之下的大唐,俨然就成了“纸老虎”,这样的大唐怎么能是安禄山的对手呢,所以安禄山一反,唐军节节败退,最后唐玄宗仓皇出逃。
盛世大唐,竟被打的如此狼狈不堪,谁的原因呢,当然和唐玄宗分不开,众臣和将军们不敢把矛头指向唐玄宗,却可以让杨玉环背锅,都是这个女人祸国殃民,应该把她处死,于是杨贵妃血洒马嵬坡,就这样含冤而死。我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也毫无理由可言,堂堂大唐那么多能臣武将,尚且挡不住安禄山,她一个女子又能做什么呢,你说她迷惑君王,那是唐玄宗自己堕落昏庸沉迷美色,与杨玉环无关。所以,安史之乱最大的责任要归咎于唐玄宗,而不是杨玉环。
总结
王朝的更迭,兴衰交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规律。客观的讲,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的,像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这些都要从历史的纵向横向去探究。单纯的把亡国原因推给女子,说她们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是很狭义和肤浅的看法,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一种观点,可能和历史上文人喜欢这样撰记有关,为了突出一个女子美貌,往往把君主写的昏庸无能以致亡国,然后责任归咎于红颜女子,这样一种形式大众都喜欢看,符合大众胃口。但是喜欢不代表它的真实性。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故事,闲谈一笑就好,莫不要当
真。
拿清朝来说吧清初,不就是出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吗,孝庄文皇后辅佐3代君王,清—皇太极,皇太极死后她一心辅佐儿子—福临登位上大宝,虽然福临是个不成器得儿子在位只有短暂的18年,但她孝庄皇后也是功不可没的,福临死后立八岁的康熙为后继之君虽为皇帝但还年幼,还不是靠着孝庄太后的辅佐立除当时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为后面康熙亲政打下坚实的基础。死后最终溢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
反观另一位女性,了解清史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位女性就是咸丰帝的老婆慈禧,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死后,她不但把持当时的朝政,独揽大权,专横跋扈,割地赔款等,还把国家弄的是一团糟,所以说一个朝代的覆灭不应该全归咎于女人,但就清代而言成也是女人,败也是女人,也是当时的制度造成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