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吕后并不妥当,吕后临朝称制期间,确实杀了不少人,但并没有达到“滥杀无辜”的程度。
先来了解一下,吕后都杀了什么人:
1,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
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战功赫赫,威望素著,留着他们可能会对汉朝的江山造成威胁,所以要除掉。
2,刘邦的女人和儿子
刘邦的女人,比如戚夫人,是吕后的情敌,长期得到刘邦的专宠,导致吕后独守空房多年,吕后对其恨之入骨,掌权后,立即报复杀人。
戚夫人她们给刘邦生的儿子,名义上也是吕后的儿子,实际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且可能对吕后的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造成威胁,当然要除掉。
除了得罪过吕后和对汉朝江山有威胁(或者说对吕后的权力有威胁)的人物之外,吕后并没有像其他暴君那样滥杀无辜!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们,哪一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所谓的明君和暴君相比,不过是杀人的数量较少而已,其实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比如被誉为明君典范的唐太宗李世民,杀人数量远远超过吕后,比如:李世民杀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将他们灭门,逼死亲生儿子齐王李佑,还因为一句谶语“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杀死开国功臣李君羡等等。
中国古代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杀人历史,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当然,无论吕后杀人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肆意杀人的行为都应当被谴责!
但是,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理性,既要瘅其恶,也要彰其善!
吕后杀人注定要遗臭万年,但作为一名政治家,吕后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比如于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发布诏令:废除三族罪、妖言罪。
三族罪就是诛连三族,一人犯罪,将会牵连其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全被处死,汉朝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全都被诛三族,绝对是一项惨无人道的恶法!
妖言罪,名为发表蛊惑人心的不实言论入罪,但实际上却演变成了只要发表皇帝的负面言论,即会被视为有罪,同样是一项恶法。
两项恶法被废除,天下人拍手称快。
在吕后执政时间,大汉王朝在文化、思想、经济、律法等诸多领域有了全面发展,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称“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也是对吕后施政的极大肯定!
至于后半个问题,刘邦为何要赴鸿门宴?答案比较简单,刘邦当时没有实力对抗西楚霸王的40万大军,只能冒险参加鸿门宴,试图获得项羽的宽恕,最后,刘邦成功了,后来被项羽封为汉王,这才有了之后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所谓滥杀无辜,不太准确。主要的滥杀对象,一是功臣,比如韩信、彭越。
韩信涉嫌谋反,到底有没有真想反,史料中的说法不同,存疑。
之所以斩杀功臣,目的是为了讨好刘邦,帮刘邦解决问题,自己把恶名担了,给刘邦留个好名声(至少是表面上的)。
为什么讨好刘邦呢?
因为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想把她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换掉吕后的儿子刘盈。
宫廷斗争激烈,吕后在床上早已失宠,只好在政治上卖力,替夫君做点事。
另一个,是滥杀刘氏皇族。
刘邦死了之后,儿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
但大权完全把握在吕后手中,她为了巩固势力,力图让吕氏称王。
为此,不得不排除异己,大肆打击、屠杀刘氏皇族。
所以她的滥杀,主要针对功臣和皇族,至于普通百姓,则没受太大骚扰。
当时信奉黄老思想,对于天下,无为而治,结果民众有了喘息的机会,但个别藩王也趁机做大了。
刘邦赴鸿门宴,不去行吗?
当时刘邦只有10万军队,项羽40万,相隔10里地,项羽已经下令,第二天饱餐之后进攻刘邦。
刘邦如果不去,第二天项羽必然进攻,项羽是个军事天才,刘邦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他去,一有项伯保着(项伯相当于副总理的官),而项羽比较孝顺,爱听伯伯的;
二是了解项羽的脾性,想好了托词,所以和直接与项羽开战相比,赴宴更有可能活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