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司马懿主动出击打不赢诸葛亮,所以只能采取“拖延时间”、“消耗粮食”、“以逸待劳”、“伺机而动”的战略,以时间换取空间及最终的胜利。
诸葛亮所代表的蜀汉,仅一州之地,偏安一隅,拥有百姓不足一百万人,军队十万人,官吏四万人。
司马懿所代表的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十三州中曹魏独占九州,拥有人口四百余万,军队四十余万,数倍于诸葛所代表的蜀汉势力。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一场以弱打强,以地方对抗中国,以一州对九州力量悬殊的战争,但诸葛亮的北伐始终占据着战场上的进攻势态,这真是一场奇怪的战争。
官渡之战袁绍强,曹操弱,战争是由袁绍发起的,而袁绍军始终保持着进攻势态;赤壁之战曹操强,刘备和孙权弱,战争是由曹操发起,而曹操军始终保持着进攻势态,只有实力强才能在战争中保持进攻姿势。
而以弱势之力却在战争中以进攻势态,历来很是很少的,而诸葛亮之所以能以弱势之力而采取进攻势态北伐,唯一的原因就是诸葛亮以个人能力弥补了实力的弱势。比如楚汉战争中的韩信,就是以弱胜强,完全凭借强大的个人能力,以弱势实力采取进攻姿态。
回到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来,司马懿不敢主动出战的根本原因就是打不赢诸葛亮,因为他们两人第一次交战时,司马懿被打得大败,原本就很讳忌诸葛亮,现在更是畏蜀如畏虎了。
诸葛亮北伐一共有五次,第一次到第三次时,曹魏关中地区的总指挥是曹真,当时司马懿是都督荆州诸军事,也就是荆州地区军事总指挥,相当于荆州战区司令,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曹真去世,司马懿才被曹睿空运到关中前线担任总指挥,于是才有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也就是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被称为卤城之战,此战,诸葛亮先是抢收了魏军在上邽种的麦子,然后与司马懿对峙,也许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早有耳闻,司马懿率领优势兵力的魏军与诸葛亮对峙,却没有主动进攻,而是紧跟诸葛亮大军,寻找机会。
最终,诸葛亮采用诱敌深入,不惜自陷绝境,让魏军断绝粮道及退路,让所有破绽露给司马懿,也要引诱司马懿与诸葛亮主力对决,司马懿始终不敢决战,手下的将领都在背地里议论司马懿畏蜀如畏虎,到最后,司马懿终于沉不气了,最终结果就是司马懿大败,被斩首三千甲士,角弩、玄盔大量丢弃。
此战,诸葛亮还斩杀了魏国三朝名将张郃,这种恐怖的战绩,让司马懿胆战心惊,此战过后,无论诸葛亮使用何种诱敌之计,司马懿一概不出战。
如果司马懿有把握主动取胜的话,他肯定会主动进攻诸葛亮的,正因为司马懿没有一丝能赢诸葛亮的把握,所以司马懿只能采取“拖延时间”、“消耗粮食”、“以逸待劳”、“伺机而动”的战略。
这是司马懿的风格吗?明显不是。看看司马懿如何平定孟达之乱的,八天急行军从宛城赶到新城,全程1200里路,司马懿只用了八天,趁孟达毫无防备,然后迅速攻占新城,斩杀孟达,这是标准的快、狠、稳,这才是司马懿的风格。
还有司马懿平定辽东之战,三个月出发,三个月平定,三个月回军,行军迅速,攻城迅速,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迅速击破辽东,并且筑京观显示战功,这就是快、狠、稳,这才是司马懿的风格。
还有司马懿在荆州和淮南前线抵御东吴军队的时候,也都是主动出击,积极攻城,从来没有像对战诸葛亮这样,采取消极对峙的策略,为什么司马懿会这样?
就是因为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无论是论计谋还是论战略,司马懿都比诸葛亮差了一点,但也就是仅仅比诸葛亮差,比其他人还是强了不少。
如果司马懿能够凭借谋略和战术主动出击打败诸葛亮的话,他早就用了,如用他斩杀孟达和平定辽东那样速战速决,可是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只能用其他办法了,比如消耗战。
消耗战是一种被动的消极防御,最终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击败敌人,于是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就只能运用消耗战进行防御诸葛亮,因为司马懿没有别的办法了,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最终诸葛亮病逝于第五次北伐的军中,对手司马懿不战,又利用地形消耗时间与粮食,诸葛亮纵有鬼神之才,也无可奈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算是诸葛亮死后,蜀军退兵,司马懿都不敢追,因为他怕跟张郃一样,命丧于追击诸葛亮的路上,这难道不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吗?
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指挥战争的手法太神奇了。从初出茅庐后的第一次用兵火烧博望坡开始,从无败迹。而且每次用兵都出人意料之外,最大的胜仗就是配合东吴周瑜的《赤壁之战》,直接把曹操的83万人马杀得人仰马翻,所剩无几,如果单凭东吴的周瑜这个年青而又骄傲的将领,是难以取得如此的战绩的。
从此以后,只要是诸葛亮指挥的战斗,没有那一场不是大胜而又满载而归的。而且有很多次还是司马懿父子亲自参加的,特别是马谡失街亭以后,诸葛亮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唱空城计,更是让司马懿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为突出的是在上方谷的包围司马懿父子的“火攻”伏击,险些夺去了司马懿父子的性命,幸亏老天爷救了司马父子,下了一场暴雨扑灭了大火,才让他们捡到一条命。从此以后,司马懿父子对诸葛亮敬若神明,每次曹氏爷孙辈安排司马懿去对阵诸葛亮,司马懿总不敢主动出击,而是,总是在阵前寻找逃跑的最佳路线,而不是寻找战机,战胜诸葛亮。而且老天爷也不给诸葛亮消灭司兵懿及曹兵的时机。
只到有一天,在六出中原的对阵中,司马懿的仍然是坚壁深叠,坚守阵地不出战。他的部下寻山时捉到了诸葛亮的蜀国的几个士兵,司马懿亲自仔细地审问,他突然仰天大笑:“,诸葛亮食少、事繁其能久乎?”于是继续坚持他的闭关不出,任凭蜀国士兵骂战,决不与诸葛亮决战。这的确不失为一桌妙招,硬是拖死了诸葛亮。即使诸葛亮已经死了,蜀国大张旗鼓撤兵,司马懿也不敢派兵追赶,深怕有诈再中诸葛亮的埋伏。
综上所述,这就是三国时期,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部队的时候不敢主动出战的主要原因。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早己把司马懿吓破了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