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
一、国学经典自身的文化内涵读
阅读国学经典虽然不易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作用,但是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沉淀自我,了解古代文化都有着指导意义,有着“无用之大用”。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有着很深的积淀,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里都有所体现。作为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熟悉我们的经典,了解我们民族的特性,民族文化的根基。
三、国人自身的发展需求
经典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帮助我们学习知识,成长自我。但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欲望的增长,人心的浮躁与不满,我们读书少,甚至是不愿意耐着性子读书,导致精神生活的匮乏。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经典的书籍用凝练的语言来使我们的心态平和,生活稳步前进。阅读国学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人格健全,为我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基础。
四、国家人文教育的要求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而要很好地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国学经典,感悟经典中的人文思想,文化积淀。朱自清也提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
综上所述,为了自身的健全发展,为了和他人和谐相处,为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都应该阅读国学经典。
但是如果只是口喊经典阅读,却不读原著,只读别人的只言片语的解释;或者是仰视经典著作,将其神圣化,标准化,模式化,那也许读了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们应该亲自接触经典,抱着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经典,“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平视之”,“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是精神的沐浴与享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到经典的精髓,经典也才能真正的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在全民抗疫的当下,国家提出2020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并成为整个教育系统的目标,可以说是得时合势、应人顺心。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源头和精华,在于先秦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学说,对个人修身养性、公序良俗建设、国际斗争战略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而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对提升人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品味,有极大的滋养作用;至于晚清民初的“启蒙主义”,则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们融汇中西后提出的社会建设和改造思想。
这些,对疫后中国社会的重建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疫后,中国社会的心灵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时需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民乐曲艺的抚慰,以文化作为“精神按摩”方式,有助于社会的整体疗愈。
第二、疫情后,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全社会倡导朴实和节约(墨家思想),矫正和抑制近年来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是题中之义。
第三、对于疫情的起因,目前有“阴谋论”、“泄露说”、“食用野生动物”、“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带菌的千年冰融化”等种种说法。无论是哪种起因,传统文化里的“天人合一”、“善生惜物”、斗争谋略(兵家)思想,都能够给人们很多借鉴启示。
第四、疫情中很多地方和基层暴露出挑战法律、过度执法的不良现象。这也需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当中的“仁爱”、“兼爱”思想来化解完善。
第五、此次抗疫战争中,中医药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大部分,要真正掌握运用,必须用扎实的文化作为基础。古代的中医都学问渊博,知天道、懂自然、察万物、解世情。只有从学校教育系统开始,提升全社会的传统文化素质,中医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才能大放光彩。
第六、提升全民身体健康水平,中国传统当中的导引、武术、按摩、调息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未病”、益寿延年的作用,疫后也要大力提倡。但我们要知道,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跟积极学习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完全能够兼容的。
未来的传统文化相关的从业者将大有可为,而每一个具备先进意识的公民,都需要努力做一个民族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心怀世界的国际主义者,但归根到底,仍然要先做好一个民族主义者。
中国传统文化过去经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很多方面日本韩国甚至继承发扬得比我们还好。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血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运用好这笔巨大的宝库,用来解决当下和将来的现实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