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更迭,中医药该面临怎样的创新与传承问题

中医理论不需要改,需要深挖吃透倒是真的,而且需要在小学和中学教育里普及内经的基础知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根本。妄则以欲竭精以耗散真,不妄则持满御神。内经第一篇是中医总纲,对了,基数要改一下,女子为八,男子为九。

对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是社会价值观修整,道的观念整体灌输在管理内核里,这叫道为儒用。振兴中医、全民医保是伴随管理内核重置而来的,不改社会根本光说振兴中医用处不大。中医是设计者、决策思维层次,不该被西医领导,反倒是中医之下顺便管理一下西医是可以的。上医医国,是因为道医通管理决策。而且道的理念对整个决策管理思维起稳定作用。

中医体系,药医不能分家。中医除了辨症,药剂量是关键,药效决定药量。每批中药材,气候天时制法都决定功效,医生需要具体掌握,医药分离对中医发展传承不利。

内经第二篇是四气调神大论,重点在神,神志是人体健康的中心。以气为用,第三篇是生气通天论健康重在衣食安养。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医为道,治病从道。第五篇阴阳应象论“外内之应皆有表里”,讲了天人合一的养调用。前五篇做为基础知识灌入小初中的语文教学里,是生活的基本知识也是全民医保实施的保障,也能从小找出适合从事中医的人才利于中医的传承。一个没任何基础中医知识的人敢对中医指手画脚,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有多癫狂。

六七篇是治病的总纲,这个医者深究吧!中医基数出于河图,基数应用错则后面的辨症思维会偏离。阴阳应象论里人体衰老以十为用,说明我前面考虑的八九为基是对的,后面有啥问题要研究了才知道。这个基数认识之误也是中医分派的原因,思维太发散考虑问题抓不到本质,所以治病各家有各言。

医就是道,学中医者必须要修道。道统阴阳,察病人神志之变能预知疾病发展方向。这是从先天观察后天,再以后天合先天,后天合先天为全道。修道是修心、神、意,道修仁心,仁心也是决策者必要的持心。再说下去医道管理又能开长篇了,到这里。

简言之,中医发展传承的关键在:一、中医管西医,二、教育普及中医理念起防病作用,三、医者与药不分离,四、医者必修道。愿天下大安。

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诊断学和药学将会来越细化,细化后的信息量太大。呈几何数字增长,而大量细化的疾病症状更使得普通西医和中医凭个人能力不够了。而许多疑难杂症像赖吧疮和白癜风一样令医生头疼。你不见连冯导那么有钱的名人都没办法。露着病态的脸面工作。所以,不久的将来。诊断手术什么的都不用人来操作了,为什么。错误太多。西医是治病不治命,中医是周易五行阴阳虚。人的个人的脑力已经明显不够了。对于复杂病历的诊断非常难,疑难杂症数不胜数。医生诊断不准确了。误诊率很高。所以要把病人的全部信息掌握并作出正确诊断非得智能机器人不可代替。而且机器人非常温柔,人性,有耐心听你唠唠叨叨,有能力接受你骂骂吵吵,不歧视你神神叨叨。不会激起医患矛盾。至于手术操作更离不开机器人。机器人的神操作会使你重大疾病变得非常简单容易。准确快捷。而且机器人不要工资。不收红包。不知道劳累。机器人占领医疗领域指日可待。你们有钱就攒着支持机器医生的诞生吧。这个一定要有中医特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8701.html

(0)
上一篇 2023-03-28 上午11:36
下一篇 2023-03-28 上午1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