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如此强大,为什么却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

一句“百代皆行秦政制”就能说明秦朝的地位为什么重要了。

秦朝最能凸显其重要地位就是政治制度。

“秦政制”,总得概括是中央集权,具体而言就是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这三个制度极为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

他相当于传统中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体、也决定了政体。

如果非要说地主阶级统治了农民阶级,这是个国体问题,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地主阶级怎么统治农民阶级?

总得有个实现方式吧。而这个实现方式就是官僚体制,地主阶级通过官僚体制来实现对农民阶级的统治。

秦以前是贵族封邑的统治模式,而秦及秦以后就是职业官僚的治理模式。

这就实现了所谓地主阶级统治的国体,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这个国体。

再者,就是政体,也就是政权组织形式,要解答官僚科层体系是如何设计的问题。

主要解答三个问题,一个是谁做国家元首:那就是皇帝;另一个是权力怎么设计,皇帝、三公、九卿、郡守县令的金字塔结构;再一个是央地关系问题,郡县制,司法、财政、军队统归中央分配,省得地方造反。

除了国体、政体的问题,中央集权最牛的地方就是能够实现对这个庞大国家的有效统治,就是具有政治统治的可拓展性,无论现在的国土有多大、也无论将来的国土扩大多少,它都能统治得了。

就这么想吧,在通讯落后、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的庞大国土上,维持这么大国家的长久统治,除了中央集权,简直就没有别得选择。

秦朝一个非常隐而不见的功用就是法家的务实。

外儒内法,儒家讲故事、法家才是干事情的。

要干事情,就得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务实。

凡是法家霸王道盛行的时候,中国总是强盛;凡是法家霸王道式微的时候,中国肯定被欺负。

儒家不是没作用,政治统治之外还得文化凝聚,儒家就是干这个的。但儒家一旦教条化,一旦侵蚀了法家的务实,从朝堂到边地,肯定就会出问题,而且是系统性、连续性的出问题。

而秦朝的作用,就是给后世王朝打了个样儿,重法家、重务实,就这么干,我们就成功了。以后,你们遇到问题了,也这么干。

也只有这么干,庞大中原帝国才能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去抗衡草原帝国。

同时,也只有这么干,庞大帝国的中央王朝才能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始终能盯紧地方、不能闹独立。

秦朝再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奠定了中央帝国的基本疆域。

既是实际地理层面的,也是民族心理层面的。

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到大漠,基本就是这个形制。

只有这个形制,中原帝国才最安全。

东、南向都是大海,这是天险,没啥可担心的。

西边是大漠和昆仑山脉,也是天险。

北边没有天险,所以建长城。

长城就是按照400毫米等降雨线修的,以南适合农耕,把所有农耕地区一亩不拉的全给占了;而以北就是只适合放牧的草原地区,所以也就不要了,农业文明的帝国统治草原地区,当真很费劲。

就是这个形制,以后2000年的封建王朝的版图,都是按照秦始皇的设计来攻略经营的。

只有实现了这个形制,中原帝国才能抬起头来。

宋朝一直很憋屈,为啥?就是因为它没有实现始皇帝的形制设计。

南北朝、五代十国,没有一个能堪称帝国、被后世记住的,即便军事再彪悍、文治在风华,也不行。

原因就是你不够格,始皇帝的这个形制是成为帝国王朝的及格线,达不到,你就永远不能自称天朝上国。

于是,中国始终能够分久必合,哪个王朝都惦记着统一,原因就是始皇帝已经给这个民族定了一个底线。

后世华夏子孙,完不成他这个底线就是不及格。

只有实现这个形制,中原帝国才能实现对外延展。

中央集权的制度具有极强的延展性,但中原帝国隔黄河、隔长江而治,就没法往北延展;隔关中地区和陇西地区,就无法往西延展。

所以,没有始皇帝这个形制,中华文明圈就不能成行,后世的朝贡体制的外交秩序和世界秩序也就无法实现。

对外延展,才能实现对外影响。

为啥韩国、越南、日本,能包括在中华文化圈。而西边就不行呢?

原因就是宋朝没能控制住西夏,把丝绸之路给断了。

所以,弱宋不是军事上的弱,而是政治、外交以及文化上的全方位的弱。但得承认,确实经济上非常强。

追问秦帝国为何二世而亡

说了这么多,秦朝地位那么重要,始皇帝那么牛气冲天,为啥秦帝国二世而亡了?

原因很多,偶然的、必然的都有。历史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总是要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的意义和规律,虽然徒劳、但必得为之。

凡事都有两面,中央集权也有弱点,需要打补丁。

秦帝国的崩塌,源自核心坍塌而中央崩溃,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弱点所在。

后世的王朝也是如此,凡有昏君佞臣都会导致中央出问题,中央只要出问题,整个帝国就会崩塌。原因就是你的权力结构是金字塔的,彪悍的时候是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羸弱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倒金字塔,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泻千里。

秦帝国的这套制度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还不适应。

中央集权有弱点,秦朝统治有危机,而危机就是天下根本就不明白皇帝是个什么东西、三公九卿是个什么玩意儿、郡守县令是哪家诸侯,不理解就是陌生,陌生就要排斥和恐惧,于是陈胜吴广掀起了六国复辟、天下大乱就终结了秦帝国。

大一统的中原帝国不能只靠制度、只靠武力,得有文治、得有一个大一统的故事。

秦始皇想讲,但没有讲好这个故事。汉武帝讲得不错,但却为儒家教条主义埋下了隐患。

中原帝国就是一边参照着始皇帝、一边挖掘着孔圣人,磕磕绊绊地向前走着。

不稳定,但却能稳定着走。

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走得很成功。

世界本来就是在不稳定中稳定地前行,中原帝国也一样。

秦王朝虽然短短的存在了十五年,但他犹如夜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它照亮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留下了的历史是尘埃。秦国的统一使中国从四分五裂变成了一个整体,秦所设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军事制度、户籍与土地管理制度,思想统治政策都是后代统一王朝的表层改变,而不是深层改革。因此秦王朝缔造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大一统认同的来源所在。

秦始皇对全天下进行了改革,群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书同文纷纷发展开。一切都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主题进行的,为方便和有效达成中央控制地方的目的。空有地方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这些辅助性政策是极其缺乏保障的,地方和中央也只是拼凑在一起,而没有真正的融合为一体。

郡县制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在朝堂上力排众议,驳斥了以丞相绾及群臣分封诸侯国的提议,采纳了廷尉李斯的废除分封制的提议,并感慨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力主的群县制开创了后世中央管理地方的模板,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和各个地方势力都会采用的管理地方的保障性制度。

书同文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由于周王室的统治威信丧失殆尽,从西周的金文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各个国家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存在有许多的差异。人语言的不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只能在书写文字上改变,经过统一的文字使得秦国的政令可以畅通无阻,方便了对于地方的管理。

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统一度量衡是为了经济上的一统,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也为国家收取赋税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为秦王朝的强大。秦始皇在同时也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因此车同轨也在同步进行,驰道对于全国贸易、货物和军事行动都起到了加快输送的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8856.html

(0)
上一篇 2023-03-29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3-03-29 上午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