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月都储蓄。每月都存一些钱,哪怕一百二百,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花。
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平时不存钱、急需钱时再去借的感觉是很焦灼很无助很无奈的。
2、深度打造兴趣领域。学习和掌握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把这块领域打造成为自己的专长,成为自己价值当中的70~80%。
感兴趣,你才愿意主动去学习,而不是靠决心去坚持或靠别人来监督。
当学有所成,你具有了专业的素养,你才能为别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你的付出才会有价值。
3、关爱家庭。在钱的方面不要吝啬家人,同时也需注意说话的语气,好言胜过阳春暖。
尤其对待老人,很多老人像小孩儿,大事儿不看重,小事儿倒不少计较。让她三四分,嘴甜一些,有时候一句暖心话就足以让她知足。
大不了让她一直说,你一句也不开口,她会比你还感觉没劲儿。(糊涂蛮横的例外)
如果可以,尽量多陪伴家人,尽量把自己的钱多花在家庭上面。家和万事兴。家和少糟心。
4、有目的地读书。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学习途径,也是改变命运的基石。多读书真的能天天向上。
建议多读有利于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书。只有进行目的导向性阅读,才最容易让人在短期内看到学习成果,这和功利心是两码事儿。
经常在短期内看到学习成果,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有了动力和成就感,一个人才更喜欢去阅读,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处于良性循环中的人,大多都是积极、健康的。
5、拿手机时不乱刷。如果耍手机,多看“知乎”类知识流量较大、专业人士较多的App,少刷无脑类视频、网站、App,取关无用的公众号。
时间要用在该刷的地方,既浪费时间又自欺欺人的投票、扫码增书类活动一律不参加。
时过境迁,谁还记得你给他微信投过票?大多人自己都忘了自己曾发起过投票活动。因为忙,忙得晕头转向,投票只值得遗忘。
你见过谁会把扫码后赠的书一页一页认真读完还圈圈点点?大多都是抱着“免费就是赚了”的心态,领回一本放桌上最后当废品卖了的“小可怜”。
6、多请教行业牛人。给自己找几位老师,跟着老师走一步,胜过自己摸索100步,现在小学到大学整整16年,如果自学效果好,回家闭门造车算了,那还要学校干甚?
大牛的好方法和高效率都是多年精心摸索出来的精华,不拿来借鉴和学习多么可惜啊。
7、不去抱怨。越抱怨,越生气。越生气,越抱怨。这是个恶性循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气死。
8、抽空联系亲朋好友。不太忙的时候,给他们一声问候。一个电话也好,一条信息也罢,感情好是联系出来的,不好是冷漠出来的。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分别向两个人借5千块钱。这两人第一个是经常联系的,第二个是彼此存有电话但五六年都没联系过的,看看哪个更好借。
关键是你好意思向第二个开口吗?平时不联系,一联系就借钱,你是猴子?派来借钱的吗?即使他没觉得生分,你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9、适当健忘。忘记小我,铭记大义。忘记怨恨,铭记恩情。忘记自私,铭记无私。更不要因过往无法翻篇的事去记仇或怨怒。
不因他人说的几句闲话而睡不着吃不好,否则,屁多得很,活成裤衩很累。站在阳光下更补钙,还增强免疫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10、每周锻炼3至5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手机不要放卧室,否则躺床上玩手机容易使每周的锻炼失效。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会成为一代中国人集体的记忆。
伴随着恐慌、迷茫、混乱、甚至死亡,这场疫情,也给全体中国人上了一课,用极为沉痛的代价,教会了我们一些或许早就该懂得的道理。
道理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新冠病毒的来源,至今仍在研究中,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来自于野生动物。虽然目前来说,还不能确定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是唯一的传染途径,但至少是非常主要的途径。
一些人为了口腹之欲,野蛮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给了各种未知病毒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疫情肆虐。这是野生动物无声的控诉,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包括野生动物,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一旦打破,必然就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道理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每个人都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疫情的传播,导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戴口罩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疫情看似隔离了彼此的联系,但在事实上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是无差别选择的,谁都有可能成为不幸的感染者。
而疫区人员与其它地区人员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爆发的种种冲突,也在逼迫我们思考,如果我们是其中的一方,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尤其是武汉封城的前夜,如果是你,你是选择留守,还是逃离?
道理三:全民有了更多的健康防护知识,科学精神有机会再一次进行了普及教育
从一开始,围绕着戴不戴口罩,返乡的年轻人与长辈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到后来全国各地纷纷动员起来,封路封村,借着这场疫情,健康尝试、科学常识得以在全国范围尤其是乡村得到一次普及和传播,尽管可能简单粗暴、非常肤浅,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盲目的自信自大,对科学的排斥,抵挡不了病毒,只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才可以。我相信很多村民会至少有了一次科学启蒙,点点滴滴,才能构成社会的巨大进步。
道理四:城市还是乡村,并非对立,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协同发展
这次疫情,借助城市密集的人口规模和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迅速蔓延。我们不禁要思考,在疫情这样未知的风险面前,城市是不是越大越好,节奏是不是越快越好?
很多人在疫情恐慌的同时,可能会下意识的出现一个念头:躲到乡下去。
是的,城市固然有城市的优势,乡村也有乡村的好处,而这种优势可能平常并不为察觉,而只有特殊时期,才会被人想起。
乡村由于人口密度低,空间开阔,空气流通,与同等防护条件的城市相比,感染的概率更低。但这并非乡村唯一的优势,环境更好,更干净,居住空间更大,活动自由,亲近自然……
或许,这场疫情,也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居住在乡村的念头和行动。我想,这无论是对于城市优化,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疫情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全民思考和进步的契机。或许,这是我们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唯一的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