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过不少日籍八路军。
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八路军中的技术骨干,还有人利用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做最有说服力的反战宣传。
其中一位秋山良照是对日军「攻心」的一把好手,由于「攻心力」太强,日军还专门下令通缉他,悬赏是连升两级和奖励 1 万元。
1
1939 年 1 月 2 日,位于山西省的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元旦迎新集会」。
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在迎新集会的舞台上,出现了三个日本人。
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八路军刚刚成立不久的前方总指挥部集会上出现三个日本人,不得不说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
这三名日本人不仅登上了舞台,其中一个叫前田光繁的日本人还站到话筒前发了言。
前田光繁的发言时间不长,但内容却让人意外,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八路军让我们获得了新生;
第二,坚决反对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华战争;
第三,要求参加八路军。
前田光繁发言完毕,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走上了讲台,与三名日本人一一握手。面对台下所有八路军官兵,朱总司令说:
「我代表全军,欢迎三位日本青年参军。这三位日本青年参加我军,证明了我军俘虏政策的正确。今天只有三个人,明天便会有几十人、几百人!」
话音未落,台下掌声一片。
前田光繁和他身后的小林武夫、冈田义雄齐刷刷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军礼。
这三个人,由此成了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一批日籍八路军。
2
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期间都有一点共识:日军俘虏不好抓。
时任 115 师 343 旅 686 团团长的李天佑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他曾回忆:「我一营一个电话员,正沿着公路查线,看见汽车旁躺着一个半死的鬼子,他跑上去对那个鬼子说:『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没等他说完,那家伙扬手一刺刀,刺进了电话员的胸部。有的同志想把负了重伤的日本兵背回来,结果自己的耳朵被敌人咬掉了。更有的战士去给哼哼呀呀的鬼子裹伤,结果反被敌人打伤了。」
1938 年的台儿庄大捷算是国军抓获日军俘虏比较多的一次,但也只抓到了 700 多个;1937 年的平型关伏击战,八路军更是一个日军俘虏也没抓到,让指挥作战的林彪大感意外。
那么,为什么有日本人不仅做了俘虏,还志愿加入八路军,为中国人作战呢?
首先,尽管日本当时举国陷入了军国主义的狂热之中,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心甘情愿踏上陌生国土作战的,甚至有些人并不是作战人员。
比如发言的前田光繁,他就是 1937 年作为「满铁」员工被派到中国的。1938 年,在河北邢台双庙车站监工的他,在睡梦中就被八路军俘虏了。
其次,即便是当初抱着「为天皇而战」的信念加入部队,有些人实际参军后也发现现实与想象有巨大差距。
比如后来成为俘虏的日本华北派遣军的小林宽澄,在新兵入伍第一天就因为戴眼镜被长官无缘无故用皮鞋抽了一顿耳光,理由仅仅是「看上去有文化,肯定很傲慢」。
这种上级欺负下级、老兵欺负新兵的现象当时在日军中很普遍,有一些日军新兵甚至因为忍受不了而切腹自杀。
此外,日军的底层士兵待遇也很差。
据后来被俘的大阪师团的小林清回忆,当时他作为上等兵,一个月薪饷也就 10.24 日元,其中 3 元是必须扣除的储蓄金,5 元是必须要买的公债,剩下的钱买几包香烟后就所剩无几了。
而长官还要克扣下级士兵的薪饷,甚至冒用下级士兵的名字将他家乡寄过来的钱款贪污下来。
再次,踏入中国战场后,不少日本士兵目睹自己的战友在别国土地上奸淫烧杀,感到无法接受。
小林宽澄回忆,有一次他和班长等几个人外出,迎面走来 4 个中国男人,班长随即下令小林上去练刺刀。
「班长叫几个人上去抓了一个中国人,命令我上刺刀刺那人的胸膛。那个中国人抓住了我的刺刀,我不敢刺下去。结果班长一上来,就把那人踢倒在地,然后将刺刀直接插入了他的胸口。活生生一个人就这么被刺死了。」
小林一直记得那个村子的名字叫「桐林村」,称那一幕给他巨大的震撼。
1939 年,小林宽澄(前排右一)入伍前夕。他在入伍前是一名僧人,继承了家族传下来的一座寺庙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厌战和思乡情绪。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初,日本军方给官兵们宣传的是「三个月灭亡中国」,日本士兵的心气也很高,所以很少有投降的人。
但历经淞沪会战等一系列血战之后,日军虽然在中国战场进展超出预期,但却始终无法迫使中国投降,反而陷入战争泥淖。
在进入相持阶段之后,那些本来就没有被彻底「洗脑」的日本士兵开始对战争的性质和目的产生怀疑,信念开始动摇,对自己未来的生死感到担忧,战斗意志开始逐步瓦解。
3
那么,就因为这些因素,那些日本人就会拿起武器去阻止乃至抵抗自己的同胞了吗?
必须承认的是,共产党军队的俘虏政策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前田光繁还是小林宽澄,那些后来成为八路军的日本人在一开始被俘虏时想到的都是两个字:自杀。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谓的「忠君报国」思想,更因为日军一直向他们灌输的是「中国军队虐杀俘虏」。一想到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做了那么多恶,他们也觉得自己肯定凶多吉少。
但恰恰是之前的宣传,让他们被俘后在心理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反差。
前田光繁在被俘时,也就挨过一个耳光——因为俘虏他的八路军战士太恨日本人。
之后他被安排与曾留学日本的八路军 129 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张香山同住一个窑洞。每天他吃的伙食是馒头加有肉的炒菜,而一般的八路军战士只能吃小米饭加野菜汤。
张香山每天都会和前田光繁讲八路军的政策,以及日军侵华的本质。并对他说:
身着八路军军装的前田光繁(后改名杉本一夫)
「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八路军,好不容易来了,体验一下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日本不是有句俗话说『舍命最愚蠢』吗?不要急,可以多用些时间慢慢考虑,如果你想回去,就让你回去!」
被俘虏的日军士兵一个共同的回忆,就是八路军非常尊重俘虏的人格,不虐待他们,也不会动他们的随身财物。
这和抗战初期八路军就颁布的俘虏政策有很大关系:
一、不杀敌军俘虏,优待俘虏;
二、不取俘虏财物,唯军用品没收之;
三、医治敌军伤兵;
四、在可能条件下,将俘虏放回;
五、愿在我部队服务者,给予适当工作;
六、不干涉俘虏宗教信仰。
这些政策在实际运用中都被切实执行,这也使得日本俘虏在长时间和八路军相处之后,不仅在情感上被打动,在思想上也发生了改变。
原日军中尉医官山田一郎被八路军 129 师俘虏一年半,一直在策划逃跑计划。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一年半的时间里,心中一直隐蔽着一个秘密计划,那就是逃跑——把我的行动报告给日军,然后死掉。不管八路军怎样热情地对待我,我都无动于衷。」
但是,有一次他发高烧三天三夜,在八路军医生的悉心照料下脱离危险。当他醒来后,守候在他身旁的是 129 师师长刘伯承,手里还拎着一桶当时在八路军中很珍贵的酱菜。
山田一郎在日记中写道:
「我睁开眼向外望,从坏了的窗纸处可以看见太行山山峰上的积雪和蓝色的天空,积雪在阳光下放出耀眼的光。那一瞬间,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心中,一种『新生』的感觉如同泉水一般涌了出来。」
当然,鉴于日军对本方被俘虏士兵的严酷态度和审查制度,不少日本被俘士兵也不愿意再回去。
当时也确实曾有过一例:一名被俘日军士兵坚决要求回去,八路军放行。但归队后的他被长官严酷虐待,并要交军法处判刑,最终他又逃出来重新向八路军投诚。
前田光繁就说过一句话:「八路军是其他军队无法相比的不可思议的军队。一到八路军的部队,就会被他们的优良作风吸引住,再也不想离开这支队伍。」
日本战俘是战争的产物。战争结束后,我们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要想办法调整风帆;如果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微笑着面对生活,即使一文不名也能睡得香甜;微笑着面对人生,即使在黑暗中你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中国对待日本战俘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大国风范。优待俘虏既维护了国际道义,又变相的减轻了本国军人的伤亡,也适当的降低了战争的成本。思维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循着旧路走去了。
由此看来打破思维定势是一种美,定势思维堵塞了,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就堵塞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走一阶段后,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及时反思、调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5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