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对中原的影响,超乎你的想象。
魏晋南北朝,是鲜卑族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究竟有多少年呢?咱们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天下截止,魏晋南北朝足有370年左右的历史。
这370年时间里,鲜卑人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一双手都数不完。他们在中原的活动范围之广,也是无法估量的。
一、鲜卑在这370年,建立了多少割据政权?
鲜卑其实是一个统称,内部包含了各大部落。比如说拓跋氏、宇文氏、慕容氏、段氏、乞伏氏等。
这些部落,先后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那就太多了。
- 拓跋氏:代国、北魏、西魏、东魏、南凉。
- 宇文氏:北周。
-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吐谷浑。
- 段氏:段齐。
- 乞伏氏:西秦。
这算起来就有14个割据政权。而且这14个政权里,不少都是称霸中原的政权,比如说北魏、前燕、后燕、北周等。
其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慕容氏建立的吐谷浑,足有350年左右的国祚,西晋时期建立,一直到唐朝才灭亡。
统一北方的有北魏和北周,这两个鲜卑政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说这一时间段里,鲜卑和中原汉人,早就已经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了。
二、北魏统治148年,对中原产生深远影响。
其实五胡乱华那会儿,大家对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还是比较反感的。一度出现了衣冠南渡的现象,留在北方的汉人,也在积极抵抗这帮胡人。
可时间长了以后,大家忽然就明白了,这帮人压根就消散不去,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游戏罢了。于是乎,大家开始接纳胡人统治集团。
北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时候北魏还是处于北方的一个很小的割据政权,跟着慕容氏的后燕混。
后来他们看后燕实力衰弱了,索性开始入侵后燕,顺便接管了后燕的地盘。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更是灭了北燕、大夏、北凉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个时候的北魏,也探索出了一套治国理念,那就是与汉人士大夫集团合作。
很显然,这是比较明智的一种做法,他们是来征服这片土地的,而不是为了消灭这片土地上的人,因此只有与当地人合作,才有出路。
所以说,不管道武帝拓跋珪,还是太武帝拓跋焘,身边都聚集着一大帮汉人士族成员。他们为北魏皇帝出谋划策,帮助北魏稳定北方的统治。
因此,那时候的鲜卑人,已经开始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至少已经逐渐开始和汉人和睦相处,甚至于融合在一起。
到了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情况又不一样了。这位老兄对汉文化的崇拜,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宣布全国进行汉化改革。
他不仅把“拓跋氏”改成了“元”,同时也把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徙到了河南洛阳,只是为了和中原汉人进一步接触。
那时候鲜卑贵族不会说汉语,写汉字,压根就不能做官。孝文帝元宏甚至让所有鲜卑贵族,都穿上汉人的服饰、梳上汉人的发型。乍一看,你根本分不清谁是汉人,谁是鲜卑人。
这么一来,鲜卑人和汉人的融合,就更加顺理成章了。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反对,可大方向上,无法阻止民族融合的步伐。
三、隋唐的建立,基于鲜卑割据政权。
很多人对这事儿一直耿耿于怀,因为隋朝和唐朝,都是我们古代非常伟大的王朝。隋朝结束了370年的魏晋南北朝乱世,开科举、修大运河等,唐朝就更别提了,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辉煌时代。
这两个伟大的时代,怎么可能和鲜卑的割据政权有联系呢?
大家不要急,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了。
- 首先,隋朝的开国之君杨坚,过去是给北周干活的。北周就是正儿八经的鲜卑王朝。杨坚的父亲杨忠,更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西魏也是鲜卑王朝。
- 其次,唐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本身也是北周的唐国公。他老爹李昞也是给北周干活的。而李渊的爷爷李虎,更是西魏大名鼎鼎的八柱国之一。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她的父亲独孤信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 再者,杨坚曾经在北周获赐鲜卑姓氏“普六茹氏”,李渊在北周也得到了鲜卑姓氏“大野氏”。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们为“普六茹坚”、“大野渊”。
连皇帝和鲜卑割据政权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别提当时隋唐的贵族体系了,几乎都是从北魏、北周继承过来的。
所以说,隋朝和唐朝这两个重要的王朝,都是鲜卑汉化后的产物。你说咱们怎么可能还把鲜卑当成外族来看待呢?妥妥的本族成员啊!
四、鲜卑和汉人的联姻,实在是太频繁了。
不是说清朝不好,只是满人和汉人联姻,这在历史上还是很不寻常的。由于满人比较少,他们想要保证血统的纯正性,所以很少与汉人通婚。
你不把我当自己人,我怎么把你当自己人呢?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满汉不通婚的事情才被废止,但清朝已经运转了200多年了,这种民族隔阂的概念早就根深蒂固了。
反观鲜卑人就不同了,他们对于鲜卑人和汉人的婚姻,不仅不反对,反而积极支持。大家婚嫁自由,民族隔阂自然也就消失了。
- 比如说李渊的父亲李昞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但是他媳妇儿独孤氏,就是鲜卑人。隋文帝杨坚,本人是汉人,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也是鲜卑人。
- 北魏孝文帝元宏本人,积极支持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甚至自己做出表率,先后迎娶了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汉人士族家庭的女子为后妃。
- 孝文帝元宏的几个弟弟,也先后迎娶了汉人女子为妻。连皇家都带头与汉人通婚,更别提他们手下那帮大臣们了。
所以说通婚政策,使得鲜卑人与汉人进一步得到融合,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果。这也是中原汉人没有被侵略的感觉的原因。
总结:融入而不是征服,这是鲜卑成功的原因。
其实无论是前燕还是北魏,他们的民族政策都是正确的。从创业初期,他们就决定不断吸纳汉族人才到自己的贵族体系中来。
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大家也一起承担后果。这么一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汉族人才们,自然要为鲜卑政权卖命了。
而且鲜卑汉化以后,逐渐与中原汉人融合在了一起,你压根就分不清彼此,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魏书》
鲜卑未灭汉族王朝,西晋是匈奴族刘渊和羯族石勒石虎所灭 。虽说再坏也是自己人,但而西晋统治很糟糕后来史书都不能美化,统治者信誉扫地,世族化公为私,军队杀百姓骗功,各民族人民生命遇到威胁。鲜卑族是后来才进入中原,建立过几个国家,其中的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化改革。
蒙元先后灭金灭宋,统治时间短,汉化程度低,实现4等人制度来统治,汉族被列为3等(北方汉族)和4等(南方汉族)。当时人民生活很糟糕,关汉卿的《窦娥冤》反应了人民受欺压:“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元朝不尊法的贵族横行,官员愚蠢,按照明朝初年朱元璋解释元朝太宽造成以强凌弱。
清朝是最后一个王朝,趁李自成灭明,入主中原,未灭亡汉族王朝,但对南明打了几十年,要求汉族剃发易服,搞文字狱。后来,对西方入侵,腐败保守。马克思说法是满族统治者怕失去统治。
最后三朝元明清都是强大王朝,奠定了现代中国基础。从市场和开放来说,元清超过明,元朝已经有工业革命技术大型水力纺织机,明朝不准人民离开家乡,建立县乡级市场,财富留在县,但不利于工业革命 产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