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专生可以自学律师吗

90年代,选择上中专成为多数当年“尖子生”如今心中的痛。为什么农村“尖子生”都报考中专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中专录取分数线比高中录取线要高,大家认为读中专是最好的;第二,农村孩子通过上中专能够快速“脱农”,少了读高中环节,再读三、四年书后,就可工作赚钱;第三,受到80年代的中专生“成功经验”影响,毕业包分配,属于国家干部。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专毕业已经风光不再,说好的“国家干部”、“毕业包分配”已是名存实亡。就我本人而言,由于家庭和亲戚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能耐搞到城市分配指标。后来,按照政策到县人事局报到。经过一个漫长的等待,我被分配到水利部门的一个小水库维护所。清楚记得,所领导对我说,夏天水库能发电,事情会多些,冬天没水不发电,基本可以休息。我在报到当天,就申请停薪留职,回到大城市当临时工,加入外漂一族。后来,跟同学交流,才知道我是幸运的,很多中专毕业生回去后,当地已经没办法安置工作了。

中专毕业,是一个尴尬的学历,专业理论比不上大学生,动手能力比不上技校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好的职位岗位基本要求“全日制大学”,将中专毕业生拒之门外。中专毕业生就业可选择的范围极小,即使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取得的国民本科学历,也永远不能与正规大学毕业生站在同一起跑线。所以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但我也听到考上大学的初中同学另一种说法:中专毕业出来早、机会多,后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难、职位晋升机会也少。

事实上,不是读中专的人就难成功,也不是上大学的人就很成功。无论走哪一条路,总是有人得志,有人失意。所以,我们是中专生,没有必要自认是教育政策的牺牲品,没有必要责怪老师、父母等因素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必要抱怨中专老师没有提醒“毕业后还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我们与其后悔走过的路,不如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一个积极的人,总会有积极的人生。

一个人不成功,往往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思考。在此,我先说说身边的例子吧!

前一阵子,我与另一位中专师兄聚会。大家在聊到初中生活时,我猛然发现,他当年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当时,我只顾眼前考试成绩,他却早已规划未来。中专毕业的他,现在是单位的“一把手”,手下管着一批本科生、研究生。

我有一位学机械专业的师兄,因为口才好,喜欢时事评论、演讲辩论,在校时名声大噪。他中专毕业后,参加高考复习,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律师。

我还有一位中专师弟,更加励志。他在工作若干年之后,完全通过自学,考取了律师证,白手创业,与朋友合伙创办律师事务所。

我最敬佩的是另一位朋友,中专毕业工作一年后,考上了中国名牌大学,接着一口气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被派送到外国留学。

我还喜欢两个没有上大学的名星。

蒋雯丽高考落榜后到自来水厂当工人,由于自己“不认命”,凭着“自以为是”考上电影学院,走上了金灿灿的星光大道。

孟非高考落榜后没有复读,后经过成人高考才上南师大中文系,从一位电视台打杂、帮人背包、打灯的临时工做起,如今成为全国大红大紫的电视主持人。他曾写一本书叫《随遇而安》。

他们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他们自信,勤于学习,自强不息,坚持到底,用行动解说什么叫奋斗,什么叫成功。

我喜欢将人生比喻为一次的旅行,每一步都会留下脚印,每一段旅程都是独特风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没有回头路,如果选择了热带雨林,也许会错过冰天雪地,唯有思考调整前进路线,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才会让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目前,当年初中、中专同学的年龄已经或者正在“奔四”,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基本稳定下来。有的人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的人进入事(企)业单位中高层,有的人自己创业当老板。在四十岁的新起点上,学历并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否上中专、是否上大学只不过是人生一段经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四十岁,刚刚开始。

于是,我给初中同学转发的《多少“尖子生”上了中专?》下留言共勉: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还有后半程,加油!另一位上大学的初中同学也留言:优质的人,拥有优质的人生!

中专生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学历资格证书,然后可以考取司法资格证书,而律师只是司法资格证书里面的某一种。

中专生,如果不在医疗单位工作的话,是不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拿取学历,并且获取医生相关资格的。

我们的社会中很多职业是有限制的,比如说,对于医生的限制就比较多,应当是医学类专业毕业,并且正在医学类专业里面从业,哪怕是临时工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在医学方面发展的话,是不允许考试的。

规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您可以在考试之前,想办法在医疗部门进行工作,然后有单位给你盖章,最后有单位给你注册,这样就解决了所有的麻烦和问题。

说到底,完全都可以通过自学,通过函授拿取相当的专业证书,然后报考律师或者医生等资格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努力,并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想象就可以实现的。我觉得最少应当做出,4~6年左右的时间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0023.html

(0)
上一篇 2023-04-05 下午1:33
下一篇 2023-04-05 下午1: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