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会选择留守乡村陪家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选择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曾经,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迅速得到改变,人们选择离开故土,离开亲人去城市寻找机会打拼。城市,为广大的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在外打工人们增加见识,丰富人生阅历。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密集的劳动性产业正在逐渐被机械化替代。城市赚钱的机会僧多粥少,竞争加剧。钱,越来越难赚。特别是疫情过后,更是出现了农民工返回潮,也让农民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抉择。
其实,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一定要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到外面寻找机会。一个人如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改变思维习惯,根本就看不到机会。而且,即使机会就在眼前,也把握不到机会,又谈何未来?
事实上乡村这片沃土隐藏着无限的赚钱机会,只是人们一直基于对传统农业的认识,简单地认为在乡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田根本不可能发家致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日的乡村,依靠科技的进步实现了网络覆盖;依靠国家的政策,实现了村村通。还有国家对种养殖的许多政策扶持,以及城镇一体化的建设,都在让古老的乡村重新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清新的空气、旖旎的风光、独特的地域文化、金色耀眼的万亩油菜花海、绿油油的稻田、荷塘月色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特色种养殖带动起来的产业链……这一切的一切,已经让那些踌躇满志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了来自家乡的发展机遇。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特色网红村如春潮涌现吸引着八方来客;君不见不同季节的水果采摘节、夏季漂流节、登高远眺帐篷节,让曾经宁静的乡村沸腾?还有依托乡村特产建立起来的产业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这些都那么真切地出现在乡村,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过去传统乡村的认识。
更有些乡村利用当地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利用乡村秀美的风景,打造了一个个人们举家休闲的避暑山庄和城市老人们宜居之地。清新空气、竹林有氧运动、独特的文化风情和绿色农家菜,还有绿油油的稻田、荷香,已经成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必选;日玩、周游、月宿,久居城市的人们趋之若鹜,让乡村呈现出了夺目的光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过去的年轻人离开乡村是因为乡村的机会少,赚钱不容易。所以很多年轻人不得不为了多赚钱离开亲人流离他乡,以期在大都市寻找发展。
但是,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已经在悄然改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思考如何不离开家乡,既可以陪着家人,又能自主创业。
今天,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加上年轻人的思维和行动,已经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了一副农村生活新气象的美景。
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年轻人在家乡打开了幸福生活的大门,就是那些曾经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也带着自己在外看到、学到的知识重返家乡,在家乡这片沃土开垦出来了一条条新的致富路。
现在的年轻人选择留守乡村不仅可以陪老人,还看到了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在乡村没有高房价、高物价、没有喧嚣,也没有人和人之间的陌生距离。
事实上,和我们父辈那时候的乡村比中国今天的乡村早已发生了巨变。诚然,尽管还有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但是,他们骨子里已经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的打工者。他们在进入都市的那刻起心里怀揣着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念,想的是通过在外的打工经历,历练自己。
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受益中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乡村,实现了村村通,实现了网络到户。
只要自己有梦想,依托乡村的优势,年轻人在家门口上班,置业,用智慧把传统和现代嫁接,成功实现人生的逆转已经不是梦!
没有人喜欢背井离乡求生存,更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讨生活。生活教会了人们思考。有时候跳出我们生活的小圈子,回头看看,我们不难发现自己一直处在美的事物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给我们的词。说的是人们身边美景如画,可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却熟视无睹,发现不了它的美。
现在的年轻人无需选择“独在异乡为异客”,为生活背井离乡。只要心中有梦,就能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找到自己的幸福。
山美水美家乡美,乡村风景这边独好!
是否留乡陪伴家人主要从工作的性质和经济条件来进行讨论: 1、如果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的话,我在昆明每年都会回老家探望父母,我是1999年春节后离开湖南老家的,到现在已经21年了。
2、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和求学,呆在家里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这样在家陪父母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外出打工。外出求学是寒门子弟,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所以能读书的必须出去大城市读书。
3、在家乡附近城市经商的,上班一族可以经常回家陪父母,或者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生活。但我个人觉得父母上了年纪,习惯了农村生活,不愿去城里生活。
4、除非父母年纪大了,非要子女在家照顾,否则,呆在农村养家糊口的压力非常大。不是不愿意陪伴父母,而是生活所迫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