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家怎么和爸妈说(妈妈总是给我负能量)

一声“妈妈”让人感觉到对母亲的依恋和温存,这该是所有游子想回家时的情愫吧。但是回到家以后,如果妈妈给了我们很多悲观、冰冷的东西,而不是我们盼望的关爱和温暖,就会让人烦恼、折磨、痛苦,想要赶快逃开。以后再提到“回家”,矛盾冲突就来了—又想又害怕。面对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呢?以下有一些建议供参考:

搞清楚双方的需要。无论我们多大年龄、见过多大世面,回到母亲身边的那一刻,依然在找寻被母亲疼爱和关心的体验和感觉,这是我们内心不变的需要。就像我们走进饭馆,无论你饿不饿,你的唾液都会不听使唤地大量分泌一样。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来自无意识的影响,我们不太容易有意识地转换角度站在母亲的立场去理解她的需要:孩子长大了,母亲变老了,她需要依靠、需要疼爱和关心、需要倾听、需要安全感和肯定。

理解母亲。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母亲是完美的:脸上常带笑容,看待事情、说话做事都积极乐观,会及时满足我们需要的疼爱和关心。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母亲很少是完美的,可能较少有笑脸、看事情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说话做事总显得那么悲观消极、似乎也看不见我们的需要。母亲有这样的特点,表明在她过往特别是童年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创伤、挫折,她必须要时刻警惕周围环境中的不利、危险因素,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痛苦、不至于崩溃。包括对钱的态度,很可能钱对她意味着爱和安全,这是她真正需要的。

改变自己。学会感受真实的母爱。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母亲只会用她认为是疼爱和关心的方式爱我们,比如做一桌我们爱吃的饭菜、不断催促我们多吃菜、叮嘱我们穿厚点等等,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平凡的母爱带来的温暖和滋润,而不是沉湎于幻想的母爱没有来临的失落和痛苦中。另外,能离家说明我们已经长大。长大不仅仅表现在年龄、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上。需要像一个大人那样去关爱母亲,带她看电影、带她去景点玩,等等。她可能依然只注意到事物负性的层面,但是你可以引她看到、感受到正性的、快乐的层面。人都是会熟能生巧的,这样的引导多了,她就会有变化。这样做对你和母亲都有难度,但这比只是在感受母亲负性的内容中痛苦要有建设性得多,而且这有利于两个人的成长。

专业帮助。如果以上自我调节的方法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心灵的成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和支持,像题主这样的情况,母子俩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的调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0776.html

(0)
上一篇 2023-04-10 下午1:09
下一篇 2023-04-10 下午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