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中,郭嘉的死让我最为惋惜
如果让你说出三国时期的”谋士”,你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卧龙凤雏,得一人皆可安天下”的诸葛亮和庞统,也或许是帮助刘备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的徐庶,亦或者是许攸、荀彧等人!当然了,这些人的确智力超群,有鬼神之才。而三国的故事,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更让人痴迷!不过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中,当属一人最为厉害,他便是–郭嘉、郭奉孝。俗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有多恐怖呢?郭嘉,公元170年出生于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最初的时候,郭嘉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天地,全投在了袁绍的帐下。但时间一长,郭嘉便看出了袁绍优柔寡断,不是真正的明主,于是便转而投靠了曹操。当时的曹操,虽为一方霸主,但实力相比于袁绍来说还是很弱的。为了增强实力,曹操向天下颁布了求贤令,不看出身,只看真才实学。因此北方很多有才之士,便纷纷投于曹操帐下。郭嘉也是如此!当然了,曹操作为’寒族’出身的君主,选贤举能自然是只看真才实学,而不看其出身。毕竟他自己的出身不好,没有像袁绍那样的氏族背景。而这样的出身,也让曹操变得生性多疑,其帐下的谋臣猛将,也大都受到过他的猜忌,葬身于曹操之手的英魂更是不在少数。但即便如此,曹操对郭嘉还是礼遇有加,两人甚至到了同寝同食的地步。而郭嘉能够让曹操为之折服,也足以看出郭嘉的才能之高。有言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若是郭嘉没有病亡,卧龙根本也不会有出山的必要,刘备则必败,三国鼎立之局面也不会形成。
当然了,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郭嘉被捧得如此之高,这其中是否有水分呢?从现存的史料中来看,是没有任何水分的!在很多人看来,郭嘉或许已经不仅是一个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谋士,而是一个为曹操做出英明决策的盖世谋臣。两者是有本质差别的!郭嘉在世的时候,与曹操一起参加的战役非常之多,但基本都是十战九胜,那时候的曹操集团如日中天,收复北方的战事,几乎是百战百胜。虽然曹操帐下谋士很多,但却没有一个能与郭嘉在决策上相提并论的。比如在曹操与吕布的战斗中,最初的时候,曹操还占据上风,但后来,由于吕布勇猛过人,曹操再无便宜可占,渐渐失去了信心,想要退兵。但却遭到了郭嘉的阻止,并认为:”吕布为莽夫,战则勇,疲则怯”,此时的吕布正是疲惫之时,若是一鼓作气,必能将其击败。曹操采纳郭嘉之言,遂大胜!除此之外,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实力远胜于曹操,其兵力是曹兵的五倍多。曹操很清楚,此战如同以卵击石,朝中有些大臣甚至开始写书信向袁绍乞降,对于此战,他们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就连曹操自己也是心有余悸,不知如何是好!而就在这时,郭嘉却向曹操阐述了”十胜十败”,即曹操有10个必胜的因素,而袁绍有10个必败的因素。此言一出,曹操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毅然决定与袁绍一战,最后取胜。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后,曹操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如日中天。但让人遗憾的是,天妒英才,曹操在征讨乌丸之际,郭嘉也病死在了北方,年仅三十八岁!试想一下,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天下只有几个小势力分布在南方,一旦曹操率大军压境,此战结局也可想而知。怎奈郭嘉前脚刚刚去世,后脚曹操就遭到了人生滑铁卢,一场赤壁之战,将曹操的百万雄师烧得一干二净。原本已经具备统一山河之势的曹操,最终却只能大败而归。因此世人皆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赤壁不败”。赤壁不败,曹操一统河山的梦想也将得以实现,但只可惜,一代谋臣郭嘉死得太早,曹操却只能留下一生的遗憾!不过话说回来,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吧!你们怎么看呢?
后周继郭威之后而为帝的世宗郭荣(历史上叫他柴荣,郭威无子,收养皇后的侄子柴荣为儿子,继承了他的帝位)是中国历史上最让我惋惜的皇帝。
历史上把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到后周世宗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间的53年叫做五代十国时代,这个时代朝廷林立,历史比较乱,俗称乱五代。所谓五代,是指五个国家:梁、唐、晋、汉、周,这其中存在一个卖国朝廷,很有名,就是由儿皇帝石敬塘创立的后晋。我认为郭荣早死最为惋惜的原因就在石敬塘身上,这个45岁的石敬塘为了做皇帝,尊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国的34岁国主耶律德光为父,割让北方幽云十六州,借用其力量上位。所谓幽云十六州即幽(今北京)、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大唐后期虽然藩镇作乱,不遵唐朝廷命令,但其疆域仍然在大唐版图之内。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但在当时仍然属于兄弟阋墙,中国版图没有残缺,而自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割让之后,到明朝洪武皇帝把元顺帝赶入北漠的430年间这幽云十六州一直都不在中原皇朝的版图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隐痛。所谓经济文明辉煌的北宋,幽云十六周的收复一直是时人的梦想,南宋就更对此深以为憾了,因为灭亡北宋的金朝就是通过幽云十六州发展壮大攻入中原的。元朝是北方政权,其都城就设在幽州(当时称作大都)。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派遣大将徐达攻破大都,驱赶元顺帝入北漠,幽云十六州才回到中原朝廷的管制之下。
周世宗郭荣是个英武皇帝,其行事风格很像唐太宗李世民,他用王朴的《平边策》先易后难实施他统一天下的战略。南方的问题陆续解决之后,便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率兵北伐。北伐开始很是顺利,四十二天便收复了三州十七县。世宗准备直取幽州,先头部队已经攻破易州,正要乘势前进之时,世宗突发重病,无法进行北伐,只有回头治病。谁料一病不起,不到一月便撒手而去,留下未竟事业让人千古感叹。郭荣病逝时只有三十九岁,其儿子只有七岁,儿子登基不到一年,赵匡胤搞了个陈桥兵变,夺取了郭氏江山,改周朝为宋朝,这就是北宋。
赵匡胤做皇帝后,急于稳固自己的政权,暂时放弃了北伐,等到赵匡胤再次想北伐时,契丹的内部已经整合成功,宋朝的力量难于取胜。赵匡胤很快也去世了,其弟赵光义继承帝位,亲自率兵北伐,结果被契丹打得大败,此后便敢北伐了,终两宋之年,幽云十六州都在中原朝廷版图之外。
如果当初郭荣能活到唐太宗的年龄,收复幽云十六州应在掌握之中。如果那时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当时的辽朝、后来的金朝、元朝,尤其是金朝、元朝能否饮马长江确是个大大的问号!中华的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