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是个挺让人讨厌的人。
第一、妙玉本是个出家人,却不安于念经、参禅、修行,想着宝玉,恋着红尘,是个假正经。
我们熟知的事情就是她用自己的茶具绿玉斗给宝玉倒茶喝。自己常用的杯子给异性用,让人觉得轻浮。要是含含糊糊的一个人也就罢了,偏偏是个注重细节的人,从她给刘姥姥的那个茶杯就知道她的敏感。只因为刘姥姥喝了那个杯子里的茶,茶杯就不要了,还说幸好自己没用过,要是用过就是砸了也不给她。为什么呢?刘姥姥用了再让你妙玉用,你觉得脏,隔应,都可以理解,但是你先用,刘姥姥不嫌弃就行了,这都不可以么?
说明她是非常讲究细节的,并到了怪癖的地步,无非就是她和刘姥姥要是用了一个杯子,不管先后都属于有了某种接触,她会嫌弃,所以砸了也不给她。这么讲究的人,为什么把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足以证明她喜欢宝玉才这么不矜持,愿意和他有接触。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书上说妙玉是很欢喜的给宝玉倒茶,这时又说反话。真是越是强调什么,越是掩饰什么。口是心非,假正经。
第二、妙玉是个势力眼。
就拿刘姥姥的事来说,喝了你的茶就不要那茶杯了,为什么?贾母带来那么多人来喝茶,所有的杯子都不要了吗?答案只有一个,妙玉嫌弃刘姥姥。刘姥姥是个乡巴佬,她看不起。喝过的茶杯不让收进来,搁在外头,太夸张了;贾母来了,她是笑脸相迎,好水好茶伺候,区别大得很。
第三、妙玉太狂傲。
宝玉跟着宝钗、黛玉去喝体己茶,见妙玉给宝钗、黛玉使用的杯子好,也想用那样的,说给他的这个绿玉斗是俗器。妙玉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出来这么个俗器呢。”人家贾府是皇亲,什么没有!妙玉这是自不量力,有了几个茶盅子就不知道自己是在贾府寄住的,其实本质上和刘姥姥也没什么差别,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不是狂话还这么狂,要是说狂话还不得让人讨厌死。
第四、妙玉自诩清高,好说上句,认为谁都不如她。
(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把贵族公子哥说得如此不堪,连牛骡都不如,自然更不如她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如果说宝玉连牛骡都不如,有年轻男女调情、挑逗的意味,那么说黛玉竟是个大俗人就真的是目空一切了。所以连黛玉这么骄傲的、目无下尘的个性的人也自感小巫见大巫,知妙玉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第五、妙玉的傲慢无礼和一身特性。
宝玉觉得妙玉洁癖(特性)太过,对刘姥姥的态度恶劣,带着讽刺说:“你哪里和她(刘姥姥)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 (茶杯)只交与我就是了。”
妙玉毫不客气,把茶杯就真的交给宝玉。刘姥姥有那么脏么?和她说句话、递个杯子也能沾上?
宝玉又讽刺说:“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还是不客气,更上一阶:“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如果说刘姥姥乡下人脏,那么贾府的人也那么脏么?只来了一会子还要洗地!关键是,真干净自己抬水,别叫人家知道,当面表示出嫌弃是多么不礼貌的一件事,何况在人家的地盘上。如果自己抬不动,需要宝玉的人抬水,没法不叫宝玉知道,那么以前不洗地!那叫什么干净!
值得一提的是,贾母带领人走了,我们看妙玉的行为: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把妙玉轻狂傲慢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终上所述,妙玉真是令人讨厌。
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花了一年多时间,看了也不知多少遍红楼梦。印象最深的就是宝玉和那帮少女们一起搬进大观园之后,她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潇洒的日子,应该是第25回到67,68回吧,在这一段章节看了N遍,分析人物与十二判词的对应关系,分析那些灯谜,揣摩个中各个人物的对白含义,如入魔了一般,去图书馆去书店查阅红学家们的评议,比如周汝昌周思源他们的论著。看完后,当时就觉得一个人竟然作恶没有恶报,很是不爽。这个人就是在整部小说里起到如冰河世纪里那只追橡果的小松鼠那样承前启后串联剧情作用的贾雨村!当初特别恨他把好好的大观园给毁了,没有他的趋炎附势包庇纵容,薛蟠这厮怎敢如此嚣张跋扈杀人夺婢。其后又双叒叕是各种对贾府的吹捧助恶,时不时拿曾经是林妹妹的西窗老师说事,再之后,看到贾府大厦将倾,又双叒叕恶狠狠的踩上一脚,终于让这棵百年老树几乎连根拔起,栖息于其上的青春伊甸园“大观园”也跟着覆灭。而书到最后,这家伙竟然毛事没有,如甄士隐一般归隐山林做他的神仙去了,气坏我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