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是“清教传统”而非适龄青年“好战”决定了美国强硬的精神内核,而“好战”和海外军事基地多只是这种内核在应对国际局势时的必然反应。至于美国的兵役制度,那也只是服务于这个内核的产物,其制度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拎出来单讲的地方(和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
以下是论述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其实美国很像一个火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历史也很短,刚开始啥也没有,就一口铁锅(北美东海岸殖民地),突然有一天,有人往里添了一锅底汤,然后不断往里放新东西,这样一来,汤的味道越来越浓,但是锅里的东西又都没有被煮化,这才逐渐形成了美国今天的精神特质。
那些不断入锅的“新东西”,就是先后抵达美国土地上的四波主要移民,这四波移民各自不同的精神特质最后凝聚成了美国的精神特质,其中,造成你所看到的美国“好战”性格的主要是第一波人和最后一波人。
第一波:清教徒,就是“五月花号”上的那波人。他们主要定居在美国东北部的几个州,是美国的“东北人”,他们生活严谨,自视甚高,其移民区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非要去的话,得有人写推荐信,并且得到当地法院的批准才行(很像头条的优质解答认证过程,把关极其严格)。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由这批清教徒打响的,哈佛、耶鲁、橄榄球和棒球也都是这些人的杰作,可以说,清教徒就是美国火锅的汤底,而清教徒信仰当中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他们坚信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通过理性推论得出的,而只能来自上帝的赋予,而上帝的旨意是不容谈判不容置疑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全球政策显得如此霸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用跟美国很像的欧洲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国际政治学上有句话:“如果你手里拿着锤子,你看什么都像钉子;但如果你拿的不是锤子,你希望啥都不是钉子。”
今天的欧洲就是这样,它手里没锤子,不仅是说它的军事力量已经弱化,它在各种意义上的锤子都已经不行了。所以说在精神上,欧洲已经把自己的锤子给扔了,它就希望啥都不是钉子;而美国正好反过来,手里拿的是锤子,它看啥都像钉子。
这会有什么效应呢?就是你会感觉美国的行事极为霸道,它经常不跟你讲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又极为重要——如果世界上全都是欧洲那样的谦谦君子,那碰到不讲理的,欧洲所认可的那套秩序不就泡汤了吗?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身后也得站一个不讲理的,它跟欧洲有差不多的价值观,但是不允许讨价还价,谁想在价值观上讨价还价,它直接就出来正面硬刚,这样一来,欧洲想讲的那种理,才有得可讲。也就是说,讲理的前提得是有人能主持这个理,而主持这个理的人,就必须有执行力,要有执行力,还真就得霸道一点。
美国就是提供这个执行力的角色,而它能这么做,原因就是其深刻的清教传统。
虽然今天美国东、西海岸的大城市,已经越发地欧洲化了,但是在美国南方的很多州,仍然保持着一种很保守的状态,而这种保守恰恰是美国真正的力量所在,因为这些保守的地方仍然保持着那种强悍的东西。强悍跟野蛮不是一回事,野蛮是完全啥理也不讲,而强悍是“我跟你说清楚,道儿我给你画出来了,你别踩线,只要你不踩线,咱们啥都好说,但敢踩线我就弄死你”。
清教徒们已经足够强悍了,但是这还不够,美国的锅里还来过第四波人,他们同样以强悍著称——边区人。边区人来得最迟,18世纪才来。他们原来的故乡,也是英国的边区。来到美国之后,也是生活在靠西边比较内陆的地方,所以叫“边区人”。这帮人比较推崇暴力。当地流行一句话:“每个男人都应该是自己家庭的警长。”美国西部片里,动不动就拔枪的牛仔,就是这批“边区人”,今天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中的那股“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来自这帮人。
所以结论来了:好战只是美国一部分人(清教徒和边区人)的特征,(另外两波“保王党”人和“贵格会”我没有提,他们的性格特质就比较温和)但这个好战也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其更深刻的精神根源才是解码美国独特国防风格的关键因素。
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全新的启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