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的书法渊源
-
少年时期 启功先生最初学习书法是跟随祖父学习,祖父擅长写欧楷,因此他是从《九成宫》开始学起的,但一直没有得法。后来得到一本刊刻精美的颜真卿《多宝塔》,从中领悟了用笔的起始转折。他的小楷则是得益于唐人写经小楷的学习,从他二十多岁时书写的手稿上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唐楷及唐人写经的风格。
-
青年时期 这个时候启功先生开始学习赵孟頫的《胆巴碑》,后来有感于用笔的板滞,不解用笔之趣,于是又学习董其昌的书法。通过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启功先生领悟了用笔流丽、飘逸之趣,但是发现自己的字又缺乏骨力,于是又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之后又通过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取其体势上的劲媚,这样一来,把颜、赵、董、欧、柳各家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启功先生书法的初期风格。
-
其他师法对象 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几位大家的用功较深以外,还在楷书方面学习了“二王”诸帖,苏轼、唐人写经、《张猛龙碑》、虞世南等方面用功较多。行草方面则是以“二王”诸帖为主,兼以米芾、杨凝式、《阁帖》等方面,大草学习的是怀素、张旭、黄庭坚等人的。
启功先生的书法主要以楷、行、草为主,篆书和隶书很少涉猎。
书法风格的流变
-
早期从学习书法开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启功先生的行书以赵孟頫和董其昌的风貌为主,楷书重视写经,书体秀丽,有古人气息。
-
六十年初期至文革结束这段时期,这段时间楷书以欧阳询和柳公权为主,重视结体同时还保留颜书的痕迹。启功先生碑版和墨迹都非常重视,通过“透过刀锋看笔锋”去理解古人的用笔之法。这个时期“启体”初步形成。
-
文革结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启功先生书法的黄金时期,“启体”进入成熟期。
-
晚年时启功先生碑帖双遣,人书俱老的时期。
在启功先生的“启体”黄金时期,他的风格已经与古人有了明显的区分,自成一家。启功先生的用笔简捷、爽利、清健而不秀媚、瘦硬而又不多露圭角,入笔迅捷,收笔戛然而止,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性用笔。结字上也形成了一套上紧下松、内紧外松、先紧后松的结字规律,并且总结出来了结字的“黄金定律”。
1995年以后,80多岁高龄的启功先生身体状况日下,再加上眼疾严重,因此在用笔上常有颤抖和不力的迹象,结字也不像黄金期那么严谨。但是晚年的书法在经历了沧桑和辉煌之后,反而褪尽火气,别有一番趣味,给人一种自然天成、古朴质拙的面貌。
启功的学养加上其为人谦和、淡泊并旷达的品行,让其书法实有一种脱俗之韵致,具有浓浓的书卷气息,是典型的文人书法。
启功,书体特点,笔画廋劲,体略纵长,体貌笔墨气足,自创别具之致。
启功据字形结构,首创“五三五”不等分,字型上下左右分量大,中间分量小。启功体,都具有这种结构布局
启功书法功深,曾大量研究南北朝碑及魏碑,从古吸养,遍追古典,鉴赏力强,鉴古,独有自己理解,
崇古而不拟古,启功生前多次说:“你若是通,自然会明白字的精髓;若是不通,愣是按照错的字体练习,也没有办法。
他学书,取意弃形,看他的字,找不出哪家之意,昨看是另造之形,书之精髓,学其神,最高境,启功笔墨凝聚了中国书法艺术灵气,让其古笔意真正融到老辣丰满点画中。
推崇象与不象中,创己之风神,他不信颇多神之有神的玄乎,而朴素简单语言,道出大道理,学写字,能识读、规范。则成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