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20日全国生猪报价参考看出,全国猪价都是在上涨,外三元生猪均价已经到了37.26元/公斤。广东突破40元大关,14个省市突破35元,半数以上逼近40元/公斤,完全超出想象。据报道,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7%左右,由此可见,ASF给母猪产能带来的严重影响。母猪感染ASFV后的症状是什么,还要先了解ASF的大概情况。
一、ASF知识
1.ASF历史
ASF是非洲猪瘟的英文缩写,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报道,由非洲野猪传染给家猪,造成大量家猪死亡。至今为止,ASFV(非瘟病毒)已三次传出非洲,第一次发生在1957年,从安哥拉到达里斯本;第二次是1960年从非洲到里斯本,然后到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撒丁岛、马耳他、比利时和荷兰。然后从欧洲蔓延到拉丁美洲;第三次是2007年传到高加索地区,并蔓延至俄罗斯等地区,2017年向西传播到中欧和西欧。2018年8月,ASF首次报道发生在中国。
2.ASFV的基本特征
ASFV分子结构较复杂,呈双股线性的DNA病毒,其基因变异性高,功能复杂不清,通过巨噬细胞内复制,逃避机体免疫、产生中和抗体慢。目前还没有成功、安全的预防疫苗,因此,ASFV所到之处给养猪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只在野猪和家猪之间传染,不会传染人。ASFV虽然对环境的耐受力较强,带毒时间根据受体不同而存活时间不同,但不耐高温消毒剂,传播速度慢,为接触性传染病。
3.ASF的临床表现类型
ASFV毒力分为高等、中等、低等,对应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超急性型:通过鼻咽部传染,8小时可显初次病毒血症,肝、肾、淋巴结、肺,15-20小时可达第二次病毒血症,30-72小时广泛蔓延。急性型:死亡时间为7-20天,外部临床症状和内部病理变化明显。亚急性型:死亡时间为15-45 天 ,不太典型的症状,病程 5-30 天,怀孕母猪流产。慢性型:慢性感染猪通常瘦弱,被毛粗乱,可伴有肺炎症状;关节处皮肤溃疡,容易细菌的二次感染;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但不可完全康复,可能终生带毒。
高等毒力临床过程小于7天,猪只死亡率高达90-100%;中等毒力临床过程7-20天,大猪死亡率20-40%,小猪死亡率70%-80%;低毒力临床过程大于30天,死亡率在10-30%左右。
二、母猪感染ASFV后的第一症状会是什么?
根据上述对ASFV的了解,我们就知道,母猪感染ASFV后的第一症状要根据ASFV临床类型不同会有不同的症状。
超急性:母猪主要症状是皮肤充血、厌食、抑郁,体温大于41°C,临床症状出现1-4天后死亡。广泛的淋巴组织坏死、出血、脾肿大和高死亡率。
急性: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是疾病爆发的第一个临床现象;出现临床症状后7天,死亡率在90-100%不等,主要症状为不愿活动、厌食,体温升高,在40-42°C之间;有时可能出现鼻部出血、便秘、呕吐、轻度腹泻,肛门出血;有时能看到明显的皮肤发紫的斑点,主要在在四肢、耳朵、胸部和会阴部为不规则的紫色;在最后阶段有急促呼吸、鼻腔分泌大量粘液。
亚急性:亚急性和急性的临床症状类似,但没有急性那么严重。亚急性的主要病变特征是肾脏和淋巴结有较大的出血点,脾脏肿大出血,肺部水肿、出血,死亡率在30-70% 之间,发病猪可能3–4周后恢复。
慢性:主要为被毛粗乱,肺炎症状,主要病变特征是呼吸道的变化,但是病变很轻,病变包括纤维素胸膜炎、胸膜黏连、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
三、如何预防ASF
因为目前仍然没有预防ASF的疫苗,其属于接触性传染,因此生物安全是第一首选。最为重要的就是阻断ASFV进入猪场或猪圈,所有可能携带ASFV的人、猪、饲料、物、有害生物都要严格防控,散养户是条件和防控意识不够,猪场是流通环节比较多,因此防控难度都很大,需要有升级换代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此外,也要进行注意饮水消毒。
个人认为,防控ASF最大的压力除了生物安全措施外,就是是活猪运输。因为我们大多数是以吃鲜猪肉为主,少量冰鲜肉和肉制品,因此活猪运输次数频繁,运输半径大,稍不留意,就会把ASFV带到各处,包括私下偷运活猪的行为。这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行。
四、对于恢复母猪产能的思考
恢复母猪产能是养猪业当务之急,对于压低高猪价、减轻消费者购买压力、恢复养猪链经济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这次ASF的影响,生物安全措施必需落实到位,ASF疫苗虽然有所突破,但毒株种类繁多,变异性强,在不能确保安全情况下,使用一些私下的疫苗感觉像是扩散ASFV;此外,恢复母猪存栏数的同时,需要考虑增加母猪生产效率,和国外先进养母猪水平靠近(提供大于25头仔猪/年·头母猪)。
综上所述,母猪感染ASFV后的第一症状根据ASFV临床表现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生物安全是最佳选择;在恢复母猪存栏数的同时,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指正,谢谢!
在猪场各个阶段猪中,母猪是最容易容易感染的,特别在产床中哺乳母猪和定位栏妊娠母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其次的是育肥猪和保育猪。
那么,为什么母猪最先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母猪感染非洲猪瘟后第一症状是什么呢?
母猪最先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主要原因有母猪的人为操作可能多一些。例如配种输精、注射疫苗等人为操作比较多。这也导致母猪接触非洲病毒的机会比较大大。由于母猪妊娠期激素水平出现变化和妊娠期生理负担是比较大,母猪又长期处于定位栏中导致母猪运动量减少、抵抗力较低。还有母猪饲料中蛋白质、膳食纤维、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均衡。使母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母猪容易感染非洲猪瘟。
母猪感染非洲猪瘟第一症状往往是出现突然死亡,也就是猝死,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等,还有的母猪只可能会出现精神沉、食欲减退等症状,临床症状上有时难以辨别。除此之外母猪发病前期可以看到全身发红、精神萎靡、目光呆滞,体温升高一般在40-41℃之间。如果对病猪打针是没有效果的,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加速死亡。同时母猪还会出现驱赶不动、喜卧、耳缘发绀、发红;个别猪出现呕吐、便血、针孔血流不止。
若判定为非洲猪瘟疑母猪应该立即果断采取“拔牙式清除”的措施。坚决淘汰和隔离疑似病猪。同时停止猪场内一切操作活动,禁止人员流动,禁止有水冲圈。选用有效消毒剂彻底进行消毒,禁止对疑似非洲猪瘟病猪在本场内解剖,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病毒污染环境。以较少非洲病毒传播机会,以免造疫情扩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