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字数不多,只有几千字,其中第一章,开篇有这么三句话——叫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叫“天命之为性”?
我们如果把它简化一下,就是“天性”二字。把“天命之谓性”中间的字去掉,就剩下了两个字——“天性”。
什么叫天性呢?天性,就是你本来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那个东西。比如,我们夸一个人很善良,经常说某某人天性就很善良,其实这就说明,“天性”是不需要别人教的,他天生就具备这个。我们人人在本性里都有的。
第二句话,率性之谓道。
率,就是找到,统领、率领的意思。结合第一句去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天性”,这个“天性”如果你找到了,并且按照这个“天性”去做,这就叫“道”。我们经常说某某是得道的高人,这个“得道”怎么理解?其实就是找到了本来就有的那个“天性”才算“得道”了。
第三句话,修道之谓教。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什么是“教育”?
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比如学个画画,考个学历,学个技术,开发个软件,实际上这些东西,在中国古代只能算作是技能的培训。而真正的教育,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面,只有“修道”才是教育。
什么是“修道”呢?
刚才讲率性之为道,什么是率性?率性就是找到上天赋予我们本来就有的那个天性。那么这个本来就有的“天性”,就得结合我们《大学》里面讲的一句话去理解。
四书五经里面有一本书,叫《大学》。开篇有句话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叫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擦亮你心中本来就有光亮的德行。
第一个“明”,翻译过来,就是使动用法,叫“使什么什么明”,第二个“明”,就是形容词,光亮的德行。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那个不需要别人给,而是本来就有的,一种光亮的德行。
这个德行当然有的时候可能会被蒙蔽,怎么蒙蔽的呢?有的时候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会沾染很多恶习,沾染恶习的过程中会让自己天性里边那个善良的、光亮的德行,会蒙上灰尘,但是它有。
所以找这个东西,在《大学》里边叫什么?叫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德”,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道心。其实就是这个道心,儒家把它称作良知,在佛家又被称作佛性,实际上就是要找这个。
其实“天命之为性”,什么叫“天性”?就是这个道心,就是这个明德,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之中都有上天本来就赋予我们的——明德。
那么,我们找到这个明德,找到这个光亮的德行,就叫“率性之谓道”。就是“得道”,什么叫“得道”?一个人的“得道”就是把光亮的德行上面的灰尘全部去掉,然后让一个人光亮的德行光芒四射,这个状态就是孔子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最后一个状态叫“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之所以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什么状态?这就是说,孔子老人家修到70岁的时候,他的道心完全呈现出来了,把人性的污点,把人性的缺点都给去掉了。
就是老人家的德行光芒四射,完全是用良知做主,或者用自己的真心做主,这个状态,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做什么都不违背规矩。
这就说明,一个人已经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完全内化成了一个人道德的自觉,这就是圣人。
“修道”的意义,“教育”的意义。
所以“率性之谓道”,就是明明德之后,才是真正的修道,所以,修道修的是什么?修道就是明明德。修道,就到就是找到心中的那个良知。是这么一个过程,一个真正去明明德的过程,是一个去不断找到自己的良知,让自己良知做主的过程,培养自己道心的过程,实际上,这才是我们所谓的教育,真正的教育。
我觉得中庸这三句话,既是中庸这本书的开篇,同时对我们今天如何理解教育,有非常大的启发。
所以任何和一个家长如果读了《中庸》,就知道培养孩子,让孩子有个技能,将来找工作可以赚一碗饭钱,买个房子,这些当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道心”。
修道,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良知,健全孩子的人格,让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对学校而言,我们的学校课程设置,我们让孩子学技术,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要忘了“良知”的培养。一定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厚德载物”的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除了“术”之外,一定要培养“道”。如果没有“道”作为支撑的“术”,是走不远的。当然了,如果只有“道”没有“术”,那么这个“道”就是悬空的,不能落实。
可是如果只有“术”没有“道”,那么,这个“术”是很危险的,有的时候,“术”如果没有“道”作为节制,未必造福社会。甚至可能危害社会。
所以,我们做教育的人,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一个经得起检验的那种德行和品质。那么将来,我们的受教育者无论发展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或者名声有多大,由于他“修道”这个环节没有缺失,使得我们的受教育者都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里边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堂堂正正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这才是我们说的教育的目的。
《中庸》对人人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一辈子要提高修为,最核心的就是率性之谓道。率性之谓道,其实就是找到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那份良知那份德行,而这个东西是本来就有的。
但有的人也可能问了,我心中有那份良知吗?答案是,我们人人都有。
良知,我们人人都有。我们这一辈子,经常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其实就是养活我们的道心,就是养活我们心中这个良知,所以中庸,这开篇三句话特别重要。
实际上既是中庸的主旨,也是我们教育或者我们培养孩子,或者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须臾不能忘掉的。
我们今生时时刻刻都不要忘掉,养自己心中那份良知,那份对别人、对社会的责任情怀和慈悲,而这个东西才是让我们能够活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人生的基础。
修道之谓教’,教就是教育。我们学《中庸》,学圣人,不但自己在学,你明了这个道理的时候,一方面是自己在学,自己在学也是学圣人之教,一方面也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人,这叫作教。古时候那些圣人,在位的圣人,那就如孟子所讲的,‘作之君,作之师’。他一方面是治国天平下的君主,一方面又是当老师,当老师教什么呢?就是教人学圣人之道,教人家开发自己的本性。当然这个不是直接,对于任何人都是这么讲的,那要一步一步地按照各人,他的学习的能力、程度不同,一步一步地来教化。
就是没有圣人,天子地位的,像孔夫子,他也是终身的在那里诲人不倦,那就是教啊!己经成为圣人,他就是永久地在那里教化众生,孔子除了自己那样诲人不倦以外,同时也教他的学生,教他的学生什么呢?‘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个君子儒,不要学小人儒。小人儒是什么呢?自己学道,自己专门在自己学,学好了自己就了了,生死问题解决了,自己在享受了。孔子不赞成这么作法,孔子教他的学生,你啊!要做个君子儒,君子儒是什么呢?一方面自己在学,学到自己,有相当教人的能力了,自己也懂了道了,修道也有相当的能力了,那么你就是可以教化别人,当然教化别人的话,你还是根据圣人所讲的言论,圣人的言论,都是记载在五经里面, 你拿这个五经,根据这个经典来教化他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63295.html